一天,李苦禅下班时,路遇1个卖艺人耍刀,看了半晌,他摇摇头:“这刀耍的不咋地!”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5-25 10:03:49

一天,李苦禅下班时,路遇1个卖艺人耍刀,看了半晌,他摇摇头:“这刀耍的不咋地!”卖艺人不服气:“那你来。”谁料,李苦禅转身带了一样东西回来,卖艺人惊呼:“您是高手。”

苦禅看着街头卖艺人,一边摇头一边淡然地说。周围的观众哗然,卖艺人更是脸色微变,心里有些不服气。他紧紧握住手中的大刀,回头瞪着李苦禅:“那你来试试?”

这是一句带着挑衅意味的话,他并不相信眼前这位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路人能够有比他更高的本领。围观的人纷纷将目光转向李苦禅,期待着接下来发生的一切。

李苦禅并没有立刻回应,他轻轻笑了笑,转身走开。众人都以为他退缩了,谁知不过片刻,他回来了,手中握着一件看似与刀剑毫无关联的东西——一支毛笔。

“你可别小瞧我这毛笔。”李苦禅走到卖艺人跟前,挥了挥手中的笔,似乎在炫耀什么。卖艺人愣住了,随后露出不屑的笑容:“拿支笔来对付我的刀?”

他不由得提高了声音,想给自己壮胆。然而,当李苦禅开始舞动手中的毛笔时,周围突然安静下来,卖艺人也瞪大了眼睛,完全失去了先前的气势。

李苦禅的每一笔都如刀锋般凌厉,他的动作轻盈、干净,似乎每一挥都带着一种力量。他不是真的在表演武术,却胜似武术,毛笔在他手中仿佛化作了一把无形的利剑。

卖艺人看着李苦禅的表演,脸上的神色由轻蔑转为惊讶,最后终于无奈地低下头:“您是高手,我服了。”

这场“比武”最终以卖艺人的认输告终,而李苦禅则用他的独特方式向世人展示了他深厚的功夫修养。李苦禅虽然以画名世,但他的武术修养同样深不可测,这段故事正是他艺术与武术完美结合的一个缩影。

李苦禅,原名李英,后改名为李励公,以字行世,世称李苦禅。他是山东高唐人,出生于1899年,少年时便展现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

20世纪初,他到北京求学,进入北大法文专修馆,并同时在课余时间学习绘画。当时,他已经是徐悲鸿的学生,徐悲鸿的中西融合理念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苦禅并不仅仅沉迷于绘画和书法,他还自幼练习武术,并逐渐达到了非常高的造诣。

李苦禅的艺术风格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他并非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传统,而是将书法、国画与武术有机结合。他的画,特别是那些以鹰为主题的大写意作品,充满了力量与气势,展现了他在艺术与武术之间的独特融合。

在早年的求学经历中,李苦禅曾拜齐白石为师,得到了传统国画的精髓。他不仅从齐白石那里学习到了写意画的技法,还将这种“写意”的精神应用到了书法和武术中。

他的笔法凌厉有力,充满了内在的张力,正如他本人所说:“作画何以求书法?因为画要雅,非雅即犷,雅为国画之要。”

李苦禅并不是一个只在纸上作画的艺术家,他的人生理念和修养一直追求“内外兼修”,这也体现在他对武术的理解和实践中。李苦禅曾说:“书法与画的力量源于腕力和气势。”他深知书法和国画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心力量的外在展现。而武术,则是另一种形式的“书法”,通过身体的每一招一式表达出内在的力量和精神。

李苦禅擅长中国传统的太极、八卦掌等内家拳法,这些拳法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与他在书画中的“写意”风格如出一辙。正是这种内外修养的高度结合,才使得他不仅在艺术上独树一帜,也在生活中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气质。

可以感受到李苦禅不仅在技艺上远超常人,在气质上也自带一种不容小觑的力量。他面对卖艺人的挑衅没有正面争斗,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工具——毛笔来展现真正的“高手”风范。这正是李苦禅独特的处事哲学:“不争,不显,不凡。”

李苦禅的画作以大写意花鸟画闻名,尤其是鹰。他的鹰不仅有着逼真的形态,更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那是他多年来内外修炼的体现。鹰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刚毅与力量的象征,而李苦禅在画鹰时,似乎将自己练习武术时的“劲力”注入其中。

他画鹰的笔法粗犷有力,几笔便能勾勒出一个展翅高飞的猛禽,仿佛可以从纸上飞跃而出。这种画风来源于他对武术的深刻理解,他将武术中追求的“劲”与“势”融入到绘画中,使得他的作品不仅有艺术上的美感,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

在与卖艺人对峙时,他的淡然和自信源自于多年的内在修养。面对挑战,他并不以暴力或直接的对抗来回应,而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用毛笔展现自己的实力。这种不动声色的应对,正是他多年练就的“气势”。

0 阅读:94
小牧童那小罡吖

小牧童那小罡吖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