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游览实录:古街商业化之痛,文化味难寻 逛完三坊七巷,满心都是失望与愤懑,脑海中只剩下一句话——“表面全是主义,内里全是生意”。原本满怀期待想要探寻历史文化的底蕴,结果却被过度商业化的浪潮浇了个透心凉。 我此行的目的,一是为了购买《家园》杂志,二是想避开熙熙攘攘的人流,好好逛逛各个故居,深入了解这里的历史、人物与故事。于是特意从文儒坊进入,可现实却狠狠打了我的脸。心心念念的麒麟书局,早已没了纯粹书店的模样,摇身一变成为披着书皮的咖啡店,咖啡香气掩盖了书香,让人倍感失落。 走进一两个故居,更是让人瞠目结舌。门口的牌匾倒是彰显着历史的厚重,可踏入其中,仿佛走进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满屋子都是千篇一律的时尚小玩意儿,毫无特色可言,与故居承载的历史文化毫无关联,让人不禁想问,这些所谓的“文创”,究竟是在弘扬文化,还是在消费文化? 想着免费参观的地方或许品质有限,我和同伴一咬牙,花了40元门票走进严复翰墨馆,还特意选在晚上前往,想着能避开白天的喧闹,享受一场文化的静谧之旅。然而现实再次让人失望透顶,馆内仅有两个展厅开放。第一个展厅的内容,不过是把高中历史课本里对严复的介绍简单复述了一遍,毫无新意与深度;第二个展厅虽然陈列着不少真迹,可除了静态展示,几乎没有讲解,根本无法让人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与价值。而剩下的四个展厅,一片漆黑,隐隐透着一股阴森的气息,让人望而却步,根本不敢进去一探究竟。门口负责售票的大叔,也只顾着收钱,问起馆内情况,一问三不知。更让人无语的是,馆内供游客打卡的印章,也并非严复的字迹,明显是从不知何处批发而来,这种敷衍的态度,实在让人寒心。 原本充满历史韵味的三坊七巷,如今却被过度的商业化侵蚀得面目全非。文化成了招揽游客的幌子,而真正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情怀,却在逐利的浪潮中渐渐迷失。这场游览,让人满心遗憾与愤懑,只盼望着古街能重拾初心,别让文化在商业的裹挟下失去灵魂。
三坊七巷游览实录:古街商业化之痛,文化味难寻 逛完三坊七巷,满心都是失望与愤懑
生产队的毛驴
2025-05-24 22:15:13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