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严凤英趁着丈夫熟睡,来到床头柜前,将事先准备好的100片安眠药吞下,第二天一早,丈夫看到严凤英留下的遗书,马上叫了救护车,谁知等来的却是一群反动派,他们不顾劝阻,用斧头将尸体已经冰凉的严凤英开膛破肚,鲜血顿时喷涌而出。 严凤英,1930年4月13日生在安徽安庆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原名叫严鸿六。她家穷得叮当响,父亲靠给戏班抄戏报混口饭吃,家里常常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小时候,她就喜欢听黄梅调,躲在戏台边偷学几句,嗓子清亮得像山间的泉水。七岁那年,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搬回罗岭村。她跟村里人学着对山歌,把黄梅调唱得有模有样,乡亲们都夸她有天分。可穷人家的孩子哪有福气读书,她没上几天学就被送去做童养媳,吃尽了苦头。 十岁时,她遇上了退隐的黄梅戏老艺人严云高。她死缠烂打要学戏,晚上就在铁匠铺的火光旁练嗓子。严云高看她有心,教了她几段《送香茶》。到了15岁,1945年,她在桐城练潭张氏祠堂第一次登台,演了个小丫鬟。观众瞧她唱得甜,身段也灵,拍手叫好。可村里老古板觉得女人抛头露面丢人,族长还吓唬要把她沉塘。她吓得连夜跑了,投奔了个流浪戏班,从此开始了四处漂泊的日子。 严凤英跟着戏班跑遍了宿松、望江,拜了名旦丁永泉做师傅。她白天赶路,晚上学戏,风吹雨打也咬牙撑着。她看老艺人演戏学得认真,嗓子越来越好,身段也越来越灵。1946年,她在安庆群乐剧场演《小辞店》,扮上柳凤英。那天她穿着件淡绿戏服,唱得观众心里发颤,台下掌声响得停不下来。从那以后,她改名叫严凤英,名气一下子传开了。可成名不是只有鲜花,还有不少腥风血雨。地方上的混混老找她麻烦,她裹着破被子逃过后台,还被军官抢走过,差点没命。她拼死反抗才捡回一条命,逃到南京。 在南京,她改名叫严黛峰,在夫子庙的舞厅唱流行歌糊口。穿着旗袍站在暗黄的灯下,她心里憋屈得不行,可还是咬牙学京剧、昆曲,跟着白云生练艺。1949年,安徽要振兴黄梅戏,请她回去。她没多想就回了安庆。1951年,她重上舞台,1952年在上海华东戏曲会演上唱《打猪草》和《天仙配》的《路遇》,惊得满场人目瞪口呆,那年她才22岁。1954年,她拍了电影《天仙配》,演七仙女,全国上亿人看了,票房火得不得了。后来她又拍了《女驸马》和《牛郎织女》,彻底成了黄梅戏的顶梁柱,大家都叫她“黄梅戏女王”。 严凤英的感情日子可没戏台上那么顺。1950年,她跟甘律之好上了,可人家家里嫌她出身低,硬是没成。1951年,她跟王兆乾因戏生情,谈了一阵子,可脾气不对付,分了手,留下个儿子王小亚她自己带。1955年,她跟甘律之结了婚,可没多久就散了。1956年,她遇上了导演王冠亚,两人一见投缘,结了婚,生了俩儿子。她在家等着王冠亚回来吃饭的日子,是她这辈子最安稳的时候。 到了1968年,闹得天翻地覆,严凤英被扣上“反动艺术权威”的帽子,天天挨批。她一个唱戏的,哪受得了这种折磨。4月7那天晚上,她在家里吞了100片安眠药,就这么走了。第二天早上,她丈夫王冠亚看到遗书,慌忙叫救护车。可谁想到,等来的不是医生,而是一群“恶鬼”。他们非说她身上藏着“特务工具”,拿斧子把她已经冰冷的遗体剖开。这事儿让人听了都觉得心寒。 1978年8月21日,安徽省给严凤英开了追悼会,承认她受了冤屈,恢复了名誉。那天追悼会上,她的唱腔录音放了一遍又一遍,戏迷们哭得稀里哗啦。她的骨灰葬在安庆菱湖公园的黄梅阁,周围绿树环着,阁里摆着她的戏服和照片,成了戏迷们怀念她的地方。王冠亚后来写了本42万字的《严凤英》传记,1988年还拍了15集电视剧《严凤英》,让全国观众又记住了她。他每年清明都去黄梅阁放束白菊,直到2013年去世,84岁,家里就放了白百合,简单送别。 严凤英老家罗岭镇也建了纪念馆,里面有她用过的道具和老影像。她的唱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到现在还到处能听到,戏曲学校拿她的电影当教材。她这辈子虽短,可给黄梅戏留下了大大的名声。她那清亮的嗓子和灵动的身段,后来的艺人都学着她走。
1968年,严凤英趁着丈夫熟睡,来到床头柜前,将事先准备好的100片安眠药吞下,
周平聊历史
2025-05-24 20:24:4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