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大后方生变?俄罗斯发狠,中国已经做好打算,蒙古被踢出局?在中俄夹缝中生存的蒙

好故事计划 2025-05-24 16:08:07

中俄大后方生变?俄罗斯发狠,中国已经做好打算,蒙古被踢出局?在中俄夹缝中生存的蒙古国,为何变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了,以前俄蒙关系这么好,最近这几年,大俄做生意甚至都不考虑蒙古了,这究竟是为何呢?

先说说中俄关系。这几年中俄合作那叫一个紧密,特别是能源和基础设施方面。就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吧,2019年就通气了,每年能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到中国。

这条管道从俄罗斯直接到中国东北,根本没经过蒙古。这一下子就把蒙古的位置给边缘化了,以前蒙古还想着当能源过境国赚点过路费,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

2025年5月,中俄又签了深化战略协作的联合声明,能源、农业、科技这些领域都要加大合作。俄罗斯现在一心扑在和中国的合作上,蒙古自然就被晾在一边了。

再看看俄蒙关系。以前苏联时期,蒙古几乎是苏联的“卫星国”,经济、军事都靠苏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层关系,但这些年俄罗斯自己经济也不好,对蒙古的支持越来越少。

2023年俄蒙贸易额虽然涨到了30亿美元,但主要是俄罗斯卖给蒙古石油、粮食这些东西,蒙古能卖给俄罗斯的东西太少,贸易逆差特别大。

到了2025年,前两个月中蒙贸易额还下降了12.2%,蒙古对华出口降了14.2%,经济对中国依赖度高,但自己又没啥竞争力。俄罗斯现在更愿意直接和中国做生意,蒙古在中间的作用越来越小。

蒙古自己的问题也不少。经济结构太单一,主要靠出口煤炭、铜矿这些资源,占出口总额的80%以上。2025年一季度出口额下降17.7%,外汇储备只有52亿美元,本币图格里克汇率跌到历史新低,1美元能换3569图格里克。

经济这么脆弱,再加上国内政治不稳定,腐败问题严重,外国投资者都不太敢来。蒙古也想搞多元化,比如发展农牧业,但效果不明显。

2024年提交的《2025年发展计划》说要推进14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但资金和技术都得靠中俄,自己没啥主动权。

在中俄合作的大背景下,蒙古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中俄在能源、铁路、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很多都绕过了蒙古。

比如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的项目,谈了好几年都没结果,俄罗斯甚至想通过哈萨克斯坦送气,虽然被中国拒绝了,但蒙古也意识到自己可能被排除在外,这才赶紧批准了“联盟东方”天然气管道项目。

可这个项目还在推进中,啥时候能建成还不知道。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线铁路升级项目也是,喊了多少年,到现在都没实质性进展。

蒙古的外交政策也有问题。它搞“第三邻国”政策,想在中俄之外找靠山,和美国、日本、欧盟眉来眼去。这让中俄都不太放心,合作项目自然就不太愿意带上蒙古。

比如美国在蒙古搞稀土开发,中国就不太高兴,蒙古夹在中间两边讨好,结果两边都不讨好。俄罗斯觉得蒙古不够忠诚,中国觉得蒙古不稳定,都不愿意在蒙古身上下太大本钱。

不过,蒙古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它要是能好好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在中俄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当个物流枢纽或者农业合作基地,说不定还能重新刷点存在感。

但这得看蒙古能不能解决国内的问题,稳定政治环境,改善经济结构。要是还像现在这样,光靠卖资源,政治上摇摆不定,那在中俄夹缝中生存只会越来越难。

总的来说,蒙古存在感下降,主要是中俄合作越来越紧密,很多项目都绕过了它,而蒙古自己经济脆弱、政治不稳定,又想在大国之间玩平衡,结果两边都没讨好。

未来蒙古能不能翻身,就看它能不能抓住中俄合作的机遇,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不然真有可能被彻底边缘化。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好故事计划

好故事计划

好故事计划,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