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尼日尔政府对我们下了最后通牒!5月23日,根据外媒报道,尼日尔过渡政府正式发布通知称,要求中国石油和中国天然气集团所有员工在5月31日前离开其领土!尼日尔的这一通知,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尼日尔对我们的企业下了驱逐令,而我们在尼日尔辛辛苦苦投资的基建,能源企业,极有可能将会被尼日尔没收。
更离谱的是,早在今年 3 月,他们就以 “薪资差距过大” 为由驱逐了三名中国高管,还查封炼油厂账户、吊销中资酒店营业执照,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明抢啊!
要说尼日尔这波操作的深层动机,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 —— 没钱了,想讹钱。这个西非内陆国家,人均财政预算只有 174 美元,连买油的钱都快掏不起了。
2024 年刚从中国借了 4 亿美元贷款,结果到期就赖账,转头就用 “税务稽查”“本地化率不足” 这些破借口找茬。说白了,就是把中企当成提款机,想通过扣押资产逼我们 “破财消灾”。
但尼日尔显然低估了中国企业的硬核程度。他们以为赶走几个高管就能接管炼油厂,却没想到中石油的智能采油系统直接锁死,每月 1.8 亿美元的外汇收入瞬间蒸发。
更搞笑的是,这个产油国自己反而闹起了油荒,柴油价格暴涨 300%,老百姓连公交车都坐不起,直接把首都尼亚美堵成了停车场。这哪是制裁我们,分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国际规则角度看,尼日尔的行为堪称 “教科书级违约”。中尼合作 22 年,我们投了 46 亿美元建油田、修管道,占尼日尔 GDP 的 10%,结果他们说翻脸就翻脸。
这种吃相难看的 “资源民族主义”,不仅违背契约精神,还破坏了非洲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投资环境。要是都学尼日尔这么干,以后谁还敢去非洲搞基建?
不过,中国也不是吃素的。一方面,我们可以启动国际仲裁,依据《中尼投资保护协定》索赔炼油厂修复费和预期收益损失;另一方面,中国进出口银行完全可以冻结尼日尔 - 贝宁铁路项目的 9 亿美元信贷,让他们尝尝 “断粮” 的滋味。
更绝的是,中石油还能要求尼方按合同赔偿每天 200 万美元的滞港损失,看看到底谁耗得起。
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海外投资不能只算经济账,还得把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地缘博弈都算进去。尼日尔前脚赶走法国驻军,后脚就请俄罗斯瓦格纳入驻,背后说不定还有大国角力的影子。
以后在非洲投资,怕是得学学华为,建光伏电站时顺带搞个 “风险预警系统”,把政治风向、汇率波动、社区关系都纳入监测范围。
最后我想说,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讲究的是互利共赢,不是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尼日尔要是真把中企逼急了,大不了一拍两散。到时候他们的油田没人开采,管道没人维护,铀矿开发也得停滞,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
这种 “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的把戏,奉劝某些国家还是少玩为妙。大家觉得,面对这种无赖行径,我们是该强硬反击,还是留有余地?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