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原理早已公开,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国家造不出原子弹?说白了,知道原理只是 “纸上谈兵”,真正的门槛藏在细节里,而且是那种能卡死绝大多数国家的细节。 原子弹这玩意儿,原理确实是公开的,网上一搜一大把,初中生都能看懂个大概。但就像你知道摩天大楼的图纸,不代表你能盖起来一样,造原子弹的难度远超想象。 首先是材料关。造原子弹得用高纯度铀 - 235 或者钚 - 239。铀 - 235 在自然界里就像大海捞针,每吨铀矿石里只有 7 克左右,剩下的全是没用的铀 - 238。要把这 7 克提纯到 90% 以上,得靠离心机一级级分离。 这玩意儿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几万台每分钟六万转的离心机同时运转,耗电量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而且还得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好几年。 伊朗顶着美国制裁干了 10 年,最多时用了 1.9 万台离心机,才攒出 50 公斤浓缩铀,浓度还不一定达标。换成普通国家,连电费都掏不起,更别说维持这么大的工程了。 钚 - 239 更麻烦,得用核反应堆 “生产”。反应堆运行时,铀 - 238 吸收中子变成钚 - 239,但提取过程需要复杂的后处理技术,相当于在剧毒放射性环境里搞化学实验。 中国当年为了建钚生产堆,在戈壁滩上从零开始,光反应堆控制系统就有 8 个大系统,每个环节都得精确到毫厘。这种技术门槛,小国根本跨不过去。 就算材料到手了,怎么让它们爆炸又是个难题。原子弹不是把铀块堆在一起就能炸的,得用高爆炸药在万分之一秒内同时起爆,形成内爆冲击波,把核材料压缩到临界状态。 中国当年为了这个 “多点起爆” 技术,造了 1000 个战斗部做实验,才把可靠性做到 99.99% 以上。朝鲜呢?他们的原子弹被戏称 “脏弹”,很可能就是因为起爆技术不过关,核材料没完全裂变,炸完满地放射性碎片,威力还不如常规炸弹。 国际制裁也是一道铁闸。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卡死了技术扩散,中国的《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直接把离心机、核反应堆相关设备列入禁运清单。朝鲜想偷偷买设备,只能找巴基斯坦的地下走私网络,弄点淘汰的 P-1 型离心机,效率比现代离心机低几十倍。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 的办法,能造出能用的原子弹才怪。 经济账也算不过来。美国当年的 “曼哈顿计划” 砸了 20 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 3000 亿),动员了 12.9 万人。朝鲜为了搞核武,把 GDP 的 20% 都搭进去了,结果导弹试射经常失败,核弹头小型化技术也没突破,根本没法装到导弹上实战。这种赔本买卖,稍微理智点的国家都不会干。 最后是核试验的限制。核武器得通过试爆验证设计,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让公开测试成了奢望。中国当年为了突破技术,做了 45 次核试验,美国更是搞了 1032 次。 朝鲜虽然偷偷炸了几次,但缺乏专业监测设备,连爆炸当量都测不准,只能靠猜。这种 “盲人摸象” 的研发方式,造出来的东西能有多靠谱? 说白了,原子弹就是个 “烧钱、烧技术、烧人才” 的无底洞。普通国家就算把国库掏空,也凑不齐离心机、反应堆、精密炸药这些 “大件”,更别说突破国际封锁了。 朝鲜折腾了几十年,也就能造个 “听个响” 的脏弹,离真正的核武器还差着十万八千里。这就像你有菜谱但没食材,有锅灶但没燃气,再怎么努力也炒不出一盘像样的菜。
这次印巴空战,印度耍了一个小聪明,那就是先让阵风战机、苏30、米格29上场,如果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