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叔华的婚姻就像一场无法解开的结,年轻时,她才情出众,诗书画俱佳,与徐志摩、泰戈

趣叭叭 2025-05-24 11:27:39

凌叔华的婚姻就像一场无法解开的结,年轻时,她才情出众,诗书画俱佳,与徐志摩、泰戈尔等文化名流有过深厚的交情。

然而,才子佳人的美好画面在她的婚姻里变得破碎,她与陈西滢的婚姻并不幸福,尤其是在陈西滢坚持传统的家庭观念,而凌叔华又渴望自由与创作的冲突下,矛盾不断。

她曾与朱利安·贝尔陷入一段情感纠葛,最终又因家庭与事业的冲突,陷入孤独,直到晚年,凌叔华才看清,婚姻对于她的才华,是一场沉重的束缚,而自由,也只是带来了更多的孤单。

凌叔华出身于清末的官宦世家,父亲凌福彭曾与康有为同榜进士,家里书香门第,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她天赋异禀,才情出众,尤其擅长诗词与绘画,青年时期便崭露头角,她与许多文人有着深厚的交情,最著名的便是与徐志摩的那段暧昧关系。

1924年,泰戈尔来华,凌叔华负责接待,他与徐志摩以及陈西滢的关系也在这一时刻变得更加复杂。

徐志摩曾称她为“中国的曼殊菲尔”,并与她书信往来,短短半年内竟有70多封信件,两人心意相通,暗生情愫。

徐志摩在这段感情中转向了陆小曼,凌叔华心灰意冷,她选择了嫁给陈西滢,这段婚姻似乎是一种报复,更像是赌气之举。

父亲给她带来了丰厚的嫁妆,但鲁迅调侃她“嫁了个有钱的才子”,这一婚姻并未带来她期待的幸福。

陈西滢是个保守的男人,他在外为凌叔华打抱不平,与鲁迅争论,却在家庭中,依然坚持传统的性别角色分配,要求她相夫教子。

这种矛盾很快在婚后显现,凌叔华的文学与艺术才华被压制,她的创作欲望被抑制,婚姻成为了她的一座牢笼。

陈西滢虽然在公开场合为她辩护,却在私底下要求她放弃自己的事业,专心做家庭主妇,这让凌叔华愈加失望,内心的矛盾和不满日益加重。

1935年,凌叔华在武汉大学与英国诗人朱利安·贝尔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很快便陷入了热恋。

朱利安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外甥,文学气质与凌叔华相契合,两人私下里有过多次幽会,甚至有过一段计划私奔的想法。

朱利安的出现让凌叔华感受到久违的情感刺激和自由,她的创作与思想得到了滋养。

但这段情感并没有长久。陈西滢发现了两人的关系后,愤怒地给凌叔华三条选择:离婚、分居或断绝关系。

凌叔华选择了回归家庭,但她并未向丈夫道歉,这让两人的关系变得名存实亡,矛盾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她为了追求自由,出轨与家庭分裂,内心也渐渐积累了更多的失望与痛苦。

凌叔华的情感生活并未因此得到平静,朱利安虽然给她带来了短暂的激情,但终究也未能与她走到最后。

朱利安后来被派往西班牙参战,在战争中英勇牺牲,令凌叔华深陷绝望与孤独之中,这一切仿佛是命运对她的嘲弄,她渴望的自由似乎从未真正到来。

婚后的凌叔华经历了多次的心灵创伤和背叛,最终在1938年她以母亲去世为由,离开了陈西滢,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分居生活。

她辗转于伦敦、巴黎、新加坡等地,身心疲惫,但仍未能找到内心的安宁,她与陈西滢的关系彻底破裂,而她的个人生活也开始陷入更加深刻的孤独。

她一次次试图寻找情感的寄托,却始终无法从婚姻的阴影中走出。

晚年的凌叔华,终于对婚姻有了自己的看法,她告诉女儿:“女人不要结婚。”她认为,婚姻是束缚女性才能的牢笼。

她的这一观点,深刻地反映了她多年来对婚姻的失望与反思。

她试图通过出轨和分居来证明婚姻的虚无,最终却发现,这种极端的行为并未能带给她想要的解脱。她依然孤独,依然无法从过去的创伤中走出。

陈西滢晚年在伦敦病逝,孤独离世,只有两名友人出席了葬礼,临终时,陈西滢未提起凌叔华,但他依然默默地守护着凌叔华的骨灰。

这个情节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遗憾,又带着宽容,凌叔华在1990年回到大陆定居,临终前将陈西滢的骨灰带回,要求与陈西滢合葬在无锡的陈氏墓园。

她在最后的时光里,终于做出了宽容与和解的决定:“生不同衾死同穴。”

凌叔华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婚姻对于个人自由与才能的压迫,也反映了一个时代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挣扎。

她一生追求自由,最终却发现,婚姻的复杂性远超过了简单的对错问题。

她的经历成为了民国时期女性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一个缩影,既有挣扎,也有深深的遗憾。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