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holas Eberstadt:中国的“知识资本”被PISA测试成绩夸大
2018年,中国高中生参加全球针对15岁高中生的PISA测试,所有项目都第一,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成绩显著高于其他78个国家。
作者认为,参与测试的中国学生是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个地区找出来的,条件好,不能代表85%的落后地区的情况。而且与2015年相比,中国成绩出现了异常增长,四个地区中原本表现一般的广东被浙江替换。
作者认为,测试表现是与人均收入、成人教育年限、预期寿命等社会经济因素和“地区效应”相关的。根据作者的模型,2015年中国全国的平均测试成绩可能在468分左右,而PISA报告的成绩为525分。到2018年,模型预测的全国平均成绩为472分,而PISA报告的成绩为579分。这种差距表明,PISA报告的成绩可能高估了中国整体的知识资本水平。
这个作者应该是对中国各地区高考的表现不太了解,人均收入低的地区,教育水平未必低。而每个地区,挑选参试的学校更为关键。
更重要的是,所有中国学生的认知水平,都受益于中文体系的强大文明优势,阅读和科学方面,随便看点文章水平就很高。西方观察者很难明白,搞一些流于表面的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