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5年,蓟州总兵王保将一箱箱白银堆在校场上,通知戚家军来领欠饷。收到消息后,士兵们兴高采烈,身着盔甲赶到入口,却被告知必须卸甲才能拿钱。 人群渐渐骚动起来,因为守门的士兵开始催促他们卸甲。有人犹豫了:“这不合规矩啊,哪有领饷要脱盔甲的?”但看着校场里明晃晃的银子,再想想家中等米下锅的亲人,大部分人还是咬咬牙,解开了甲胄的系带。当最后一片铁甲落地时,校场四周突然响起了刺耳的梆子声。 “放箭!”随着一声暴喝,隐藏在暗处的弓箭手万箭齐发。毫无防备的南兵们惨叫着抱头鼠窜,鲜血瞬间染红了满地的甲胄。那个说要打酒的年轻士兵,瞪大了眼睛看着胸前插着的箭,至死都不明白,说好的饷银怎么变成了夺命的箭雨。而王保站在点将台上,望着如蝼蚁般挣扎的士兵,脸上没有一丝波澜。 这场被后世称为“蓟州兵变”的惨剧,背后藏着复杂的利益纠葛。戚家军战功赫赫,不仅让北方边军眼红,更触动了某些人的蛋糕。拖欠饷银本就是蓄意为之,而卸甲领饷,不过是诱杀的陷阱。这些曾在东南沿海痛击倭寇、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勇士,没有倒在敌人的刀枪下,却死在了自己人的算计中。 历史的真相往往比刀剑更冰冷。戚家军的覆灭,不仅是一群忠勇之士的悲剧,更是大明王朝走向衰落的缩影。当朝廷失信于将士,当功臣不得善终,这个庞大的帝国,早已在内部的腐朽中摇摇欲坠。那满地的甲胄和未发的饷银,成了对时代最辛辣的讽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595年,蓟州总兵王保将一箱箱白银堆在校场上,通知戚家军来领欠饷。收到消息后,
琴音入梦来
2025-05-24 09:36: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