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当时真有点挂不住脸了!刚刚代理战区司令长官没多久,华中重镇南昌城就丢了,重庆

文山聊武器 2025-05-23 19:22:51

薛岳当时真有点挂不住脸了!刚刚代理战区司令长官没多久,华中重镇南昌城就丢了,重庆又严令夺回,于是咬着牙调动20多万大军,全面反攻南昌。 薛岳,字伯陵,广东韶关人,国民党军队里响当当的将领,抗日战争中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1939年春,他刚当上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就碰上了南昌失守这档子糟心事。南昌可是华中重镇,丢了不仅让他面上无光,还直接威胁到武汉、长沙的安全。重庆那边急了,蒋介石下了死命令,必须夺回来。薛岳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调集了20多万大军,准备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 这次南昌会战,发生在1939年4月到5月,是抗战中一场硬碰硬的较量。日军第11军守着南昌,主力是第101师团驻城里,第106师团守外围,兵力加起来也就几万人,远不如中国军队多。可人家有先进武器,防线修得跟铁桶似的,想啃下来可没那么容易。薛岳心里清楚,光靠人多堆上去不行,得玩点聪明的。 4月18日,反攻正式开始。中国军队分三路杀向南昌:东路军是第74军,沿赣江东岸往前推;西路军由第32集团军负责,从南昌正南方进攻;中路军则是第九战区的主力,直奔南昌城下。刚开打时,部队士气还挺高,炮火轰得震天响,士兵们也挺拼命。可惜,日军防线太硬,中国军队撞了几次都没撞开,伤亡数字蹭蹭往上涨。 薛岳一看这样下去不行,亲自跑到前线鼓舞士气,还调整了战术,改用夜袭、奇袭这些招数,想撕开日军防线。4月25日,东路军和西路军终于联手突破了外围防线,眼瞅着离南昌城不远了。薛岳心里估计也燃起了一点希望,觉得自己这20多万大军没白调。 可这时候,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茨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一看情况不妙,赶紧向华中派遣军求援。山田乙三反应贼快,从上海调了6000多海军陆战队,坐船到九江,再沿南浔铁路赶到南昌。这支援兵一到,局势立马变了。海军陆战队接手城防,第101师团腾出手来反击,中国军队猝不及防,防线被撕了个口子。第29军军长陈安宝还在这时候中弹牺牲,部队士气一下子垮了。薛岳见势头不对,只好下令撤退。 这场仗打完,南昌还是没拿回来,薛岳心里肯定不好受。20多万大军折腾了半天,伤亡不小,成果却没见着。不过,他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这场仗让他看清了不少问题。比如,日军援兵来得太快,跟第三战区没及时破坏交通线有很大关系。还有,指挥协调上也出了纰漏,各部队配合不够默契。薛岳后来反思这些教训,觉得自己得在情报和协同上下更多功夫。 说实话,南昌会战虽然输了,但也不能全怪薛岳。日军装备好、战术灵活,中国军队这边底子薄,差距摆在那儿。他能硬着头皮顶上去,已经算有担当了。而且,这场失利也没把他打垮。后来在1941年底到1942年初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他带着部队狠狠教训了日军一把,歼敌好几万,全国上下都拍手叫好。这也证明,薛岳这人还是有真本事的。 南昌会战的结果,对薛岳的军事生涯影响挺复杂。短期看,他脸上肯定挂不住,刚上任就吃了败仗,谁心里都不好受。可从长远看,这场仗反而磨砺了他,让他之后打得更稳更狠。抗战胜利后,他还继续在国共内战里挑大梁,直到1949年去了台湾。 说到薛岳这个人,他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每次打仗,他都喜欢到前线看看实际情况,跟士兵一块儿扛着。这种接地气的作风,也让他在部队里挺有威信。不过,南昌会战也暴露了他的短板,比如对日军动向的判断不够准,援兵来了都没提前防住。这点,他自己后来也承认,算是吃了经验少的亏。 总的来说,南昌会战是薛岳抗战生涯里的一次坎儿。他顶着重庆的压力,带着20多万大军硬拼,虽然没赢,但那股不认输的劲头,真挺让人佩服。比起那些光说不练的将领,薛岳至少敢干敢扛。这场仗的意义,也不只是输赢,而是让中国军队在困境里摸索出了一点门道,为后来的胜利攒了经验。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