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胡适在台湾发表演讲:“一个民族把裹小脚视为美感,上千年没人反抗,它又

幽梦入怀情亦真 2025-05-23 17:40:45

1961年,胡适在台湾发表演讲:“一个民族把裹小脚视为美感,上千年没人反抗,它又有什么精神文明可言?” 恐怕再也没有人像胡适这样被全方位不认可的人了,被民国文坛领袖鲁迅怼,被文坛先锋郭沫若怒怼,被蒋介石怒怼,蒋经国甚至都想收拾他,不少文人对胡适评价也很低,甚至在台湾,作为台湾文坛领袖的他还会被李济讥讽。 人们认为他脱掉了封建的帽子,却带上了向西方卑躬屈膝的辫子,贬低自己。 实在是有些让人好奇,胡适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事情,被如此多的文坛领袖,文学评论家批评? 不过还是要先辟谣,有人说胡适死跟李济有关的,这低估了李济的气量,也是没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李济确实跟胡适的想法不一样,但还仅限于口舌之争,正常的交谈,谈不上什么批评。 胡适很多基础病,医院待了不少,不少热女都劝他不要走动,多休息,但他又是个扎堆讲话的人,凡是有聚会、有酒会的地方就有胡适,这也是他的习惯,很多年没改变过,突发心脏病在酒会这种场合是有可能发生的,只是撞到头让人有些出乎意料。 胡适认为自己无所谓批评,被人骂了几十年当作飞灰一样,虽然拿着国民党的吃饭钱,可他就喜欢跟国民党对着干,国民党做的事胡适总是跳出来觉的不对,反对国民党,打脸蒋介石,可却让蒋介石没办法。 因为胡适就是悄摸摸的暗讽蒋介石,蒋介石没文化,还真挑不出来多少文化词出出气,因此国民党要是有回怼胡适成功的,有不少人都得到了重用。 按理说胡适推动白话文有不小的成绩,虽然爱说大话,但也不至于落的这样人人喊骂的地步,哪怕是不给胡适三分薄面,也要给白话文的奠基人几分薄面。 胡适在台湾发表的演讲,根本意思就是说中国人不知道反抗,没有反抗精神这个民族就没什么历史的底蕴。 胡适以裹小脚为例说明中国没什么精神文化,可胡适没人又何尝不是享受被压迫者夸奖的人,这点在胡适第一次跟溥仪见面时就展现的淋漓尽致。 溥仪当场就揭露了胡适面对溥仪是那种尊卑的态度,甚至还说,胡适对待他反而比那些个王公贵族们更像是一个清朝人,嘴上说的都是自由和解放,可身体却不自觉的像封建靠近。 不仅是溥仪对这件事有很清楚的描述,胡适自己也评价溥仪见他,让他非常的荣幸,面见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多次在各种场合为溥仪仗义直言,维护溥仪的权益。 甚至在溥仪离开紫禁城的时候,多次表述溥仪的不容易,一言一句都是对溥仪的同情,要说拒绝反抗,胡适面对溥仪就是拒绝反抗,40年后的话打了40年前他的脸。 就因为这样的事情,就让同为白话文倡导者的鲁迅大失所望,认为胡适是拥护帝制,违背了自己的初心,丧失文人的灵魂了。 溥仪自己都做好了平等对待胡适的准备,胡适却主动降低自己的身份和尊严。 相比创造社,鲁迅对胡适的批评算是比较轻柔了,不怎么喜欢说脏话,创造社等人对胡适的批评多次刊登到给报纸上,言语之犀利,用词之狠辣世间罕见。 胡适说数千年来没有人反抗裹脚,却是只看到了文化,没看到历朝历代都不缺乏敢于反抗的人,从陈胜吴广到朱元璋,从张角到太平天国,中国人从看来不缺乏反抗的精神,他们会主动脱下自己的帽子,而胡适却主动带上了不反抗的帽子。 至于蒋介石讨厌胡适,是因为胡适经常拿着经费在国外,但并没有做出多少值得赞扬的事情,游山玩水反而多一些,即便是台湾找胡适当院长,胡适也依旧不给蒋介石面子,言必批评蒋介石,从社会到经济的方方面面,几十年都未改变。 信息来源:胡适之死:30万人送别一颗自由之星——民国网 胡适:毕生坚持自由主义遭致被骂数十年——凤凰网 澎湃新闻——胡适进宫拜见溥仪心态之谜

0 阅读:0
幽梦入怀情亦真

幽梦入怀情亦真

幽梦入怀情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