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为啥对中国装备戒心那么大?说白了,还是因为伊拉克被美国吊打了,伊朗不相信中国的实力。 2003年美国用43天推翻萨达姆政权,当时伊拉克军队装备着大量苏制武器,却被美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这场战争让伊朗明白,光靠进口武器根本扛不住美国的军事打击,尤其是当供应商无法提供实时保护时,装备再先进也是摆设。 中国虽然是伊朗的战略合作伙伴,但在中东缺乏直接军事存在,无法像俄罗斯那样通过叙利亚战争直接介入地区事务。 伊朗心里清楚,一旦和美国爆发冲突,中国的武器供应可能会因国际压力中断,而俄罗斯至少能通过里海和高加索地区提供持续支援。 这种戒心在伊朗的武器采购策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022年伊朗放弃购买中国歼-10C战斗机,转而与俄罗斯签署30亿美元军售大单,核心原因就是俄罗斯能提供“护身符”般的军事保护。 伊朗空军长期使用俄制战机,从苏-22到苏-30,整个后勤维护体系都是围绕俄式装备建立的。如果改用中国歼-10C,不仅要重新培训飞行员和地勤,还得重建零部件供应链,后续投入成本极高。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航程更远,且能与伊朗现有的S-300防空系统无缝衔接,更符合伊朗“拿来就能用”的需求。 伊拉克战争的教训还让伊朗对武器的实战性能格外挑剔。虽然中国歼-10C在2025年印巴空战中击落了法国“阵风”战机,证明了自身价值,但伊朗更关注武器在中东地区的表现。 例如,中国PLZ-45自行火炮在沙特和科威特的实战中表现优异,射程和精度都优于美国M109,但这类地面装备无法解决伊朗最紧迫的制空权问题。 伊朗需要的是能对抗以色列F-35和美国航母战斗群的空中力量,而俄罗斯的苏-35和S-400防空系统在叙利亚战场上已有实战检验,自然更受青睐。 经济制裁也是伊朗对中国装备持保留态度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受美国制裁,伊朗的外汇储备有限,军购预算必须精打细算。中国052D驱逐舰虽然性能先进,但单舰造价超过10亿美元,还需配套导弹和培训服务,这对经济拮据的伊朗来说负担过重。 反观俄罗斯,为了维持武器出口份额,愿意接受以石油换武器的交易模式,甚至同意分期付款,这种灵活性让伊朗更容易接受。此外,伊朗自主研发的“伊玛德”弹道导弹射程达1700公里,误差小于4米,这种技术突破让伊朗更倾向于发展自主国防能力,减少对外依赖。 最关键的是,伊朗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存在疑虑。虽然中国在联合国多次反对对伊制裁,并推动伊朗与沙特和解,但在涉及军事安全的核心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这与俄罗斯直接向叙利亚派兵形成鲜明对比。 伊朗担心,一旦局势升级,中国可能会像对待乌克兰危机那样保持中立,而俄罗斯至少会在安理会否决对伊不利决议。这种战略信任的差异,使得伊朗在选择武器供应商时更倾向于“能直接出兵”的俄罗斯,而非“只提供装备”的中国。 说白了,伊朗对中国装备的戒心,本质上是对自身安全的极度焦虑。伊拉克战争让伊朗明白,在大国博弈中,武器性能和价格固然重要,但背后的战略支撑更为关键。 中国虽然能提供物美价廉的装备,却无法像俄罗斯那样为伊朗提供“军事保护伞”。这种现实考量,让伊朗在军购问题上始终对中国保持着谨慎距离。
伊朗为啥对中国装备戒心那么大?说白了,还是因为伊拉克被美国吊打了,伊朗不相信中国
诺斯罗普的笔娱乐
2025-05-23 11:43: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