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正在举国欢庆抗战胜利的时候,周作人却心如死灰,惶惶不可终日。
周作人,这位曾经的新文化运动主将,到了日本侵华时期,却放弃了民族大义,甘当汉奸,也是民国时期名气最大的文化汉奸,受到了无数人的唾骂。
因此,当抗战胜利后,周作人也知道自己的末日来临了。
1945年12月,周作人被以“汉奸”的罪名逮捕,并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
不过,到了1947年,在北大校长胡适、蒋梦麟等人的关注下,证明周作人在北京大学沦陷期间,确实有保护北大财产的功劳,就把他的刑期改为10年。
1949年初,李宗仁为了跟共产党和谈,释放了很多政治犯,其中就包括周作人,于1949年1月26日恢复了自由。
所以,周作人实际上只坐了3年零1个月的牢。
当时,胡适曾多次约见他,希望他能前往台湾,但周作人对此非常抵触,婉言谢绝了胡适的邀请,选择留在了大陆。
1949年7月,在上海以写作和翻译为生的周作人,给周恩来写了一封6千多字的长信。在信中,周作人除了表示对共产党的拥护外,还竭力解释自己的那段“汉奸”生涯,说自己当年出任伪职,实属迫不得已,而且,他对日本人也是经常敷衍搪塞。
这封信转交到了毛主席手上,毛主席看完后说:“文化汉奸嘛,又没有杀人放火,现在懂古希腊文的人不多,养起来,让他做翻译工作,以后出版。”
毛主席的这番话,让周作人获得了一线生机,重新回到了北京。
不过,因周作人的身份毕竟非常特殊,经常被喊去问话,还剥夺了他的政治权利。尽管不堪其扰,但周作人也明白,这一切都是自己找的,怨不得任何人。
从1952年8月起,迫于生计的周作人又开始了写作和翻译工作,涉及的领域为希腊和日本文学作品,身份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制外特约译者,每月可以得到200元的工资,1960年起又增加到400元。
应该说,这个收入还是非常高的,要知道,在1960年以后,连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也只拿404.8元的工资。
1965年,周作人80岁生日时,写下了一份遗嘱:“余今年已整八十岁,死无遗恨,姑留一言,以为今后治事之指针尔。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留骨灰,亦随便埋却。人死声销迹灭,最是理想。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惟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
1967年5月6日,周作人中午吃完玉米粥后,一直伏案写作,下午两点多时,他出去上厕所,突然发病,倒地身亡,终年82岁。
作为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早年时,在文化领域的地位和贡献并不弱于哥哥,但是却因甘当汉奸,走向了哥哥的反面。
新中国成立后,当鲁迅被树立为“民族魂”而光芒万丈的时候,周作人却只能接受暗淡凄凉的结局,怪谁呢?
不过,到了上世纪80年代,周作人的散文又被人们重新提起来,其冲淡平和、返璞归真、不含一丝火气的散文风格,受到了人们的追捧,甚至被很多人称为“民国第一散文家”。
不得不说,周作人虽然大节有亏,但他在文化领域的成就,还是很有独到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