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些波折,小米YU7今晚也正式发布了。这个承载着小米造车野心的第二款车型,甚至要带着一些“卫冕者”的勇气与锋芒,站在了聚光灯下。夸张点来说,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形态的迭代,更是小米汽车在脱离“新手保护期”后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战。
产品方面,对比于SU7,其实我反而觉得YU7,少了些初生牛犊的张扬,多了份深耕细作的沉稳,无论是线条比例的设计还是内部空间的把控,似乎将上一款的车型不足的地方都优化了——例如「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全系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入门标准款电池容量96.3kWh」等等。用雷军的话来说,小米YU7有着极为鲜明的特点,既有优雅造型和高性能,还提供了豪华感和空间的舒适性,同时还有先进的智能科技。
今年是雷军创办小米的15周年,也是小米造车的第4年,当雷军带着小米汽车,如同鲶鱼般以互联网的速度和模式闯入汽车制造工业,并完成上市首年交付量突破13.5万辆的业绩,但与此同时,市场也在以更高的标准审视小米汽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顺风时那些泼天的流量,逆风时也将化作狂风暴雨砸向自己。这并不奇怪,也不无辜。
小米YU7的登场,无疑也是小米“两年三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它肩负着将小米汽车从轿跑市场拓展至SUV市场的重任,而后者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至于YU7能否复制SU7的成功?我想说,市场从不缺乏好产品,但缺的是真正懂用户、敢创新、能坚持的品牌。小米已经用SU7证明了 “科技公司造车” 的可能性,现在的YU7,需要证明的是 “持续成功” 的必然性。
7月的上市时刻,是一场关于小米二次跃迁的真正开始。
小米YU7法拉利 小米大v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