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8月,大财神孔祥熙病重。临终前,他握着妻子宋蔼龄的手,说:“我们孔家富

趣叭叭 2025-05-22 14:05:33

1967年8月,大财神孔祥熙病重。临终前,他握着妻子宋蔼龄的手,说:“我们孔家富可敌国,却没有后人,真是可悲啊!我们有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宋蔼龄一听,一下子就哭了了出来。

孔祥熙这个人可不简单,简单的用一个财阀可不能概括完他的一生。   他的祖上和圣人孔子同出一脉,但因其选择了经商的道路,之后迁居到了山西。   虽然家境逐渐落寞,但他的父亲还是尽全力支持儿子念书。   正因如此,孔祥熙自小就接受到了新式学堂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将自己束缚在那些条条框框里。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得到了去美国读书的名额。   渴望知识的他并没有沉迷于国外的世界,而是潜心读书,学习知识。   留学归来之后,孔祥熙留学生的身份颇为得到各界的尊敬和赏识。   他不但举荐创办学堂,还在武昌起义中担起了领导的重任。   然而,在创办学堂期间,天生聪慧的孔祥熙竟然发现了煤油买卖的商机。   商人的本性驱使,他也开始踏足商业发展的道路。   此时的孔祥熙还没有彻底被金钱蒙蔽双眼,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灾民度过了难关。   这样为群众着想的精神使他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这也为他涉足官场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支持。   在战局动荡时期,孔祥熙顺势而为,投靠到了蒋介石的麾下。   由于他拥有足够的才华和衷心,这也使他在官场中得到了另眼相待。   之后孔祥熙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一步一步的接手了当时最大的银行中国银行。   可以说,这时的孔祥瑞已经掌握住了整个国家大部分的经济命脉。   此时的孔祥熙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单纯懵懂的青年。   尝到权利和财色好处的他,逐渐暴露出了商人贪婪的本性。   即使他嘴上说的好听是为了人民生活着想,可在行动上却肆无忌惮的搜刮着民脂民膏。   更令人恼恨的是,他居然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在抗战期间不顾民生百姓,大发国难财!   最终此事被戳穿之后,孔祥熙也被迫下台。

但他毕竟具有商业头脑,战争结束后,他又迅速盯上了外汇政策,开办了大型国际商贸公司。   孔氏的商业宏图愈发不可收拾,孔祥熙的财富和身价自然不必多讲。   有了钱财生活自然过得无比滋润,他也先后生下了四个孩子,可谓是人生圆满。   然而在他临终前竟然会讲出没有后人这样的话,这是为何呢?   原来,虽然他自己的孩子不少,但在孙子辈却只有一个小孩。   而那个孩子竟然还是儿子找外国媳妇生的,并不能算是自己纯正的后代。   即便一生荣华,却没有子孙福,可能这也是他的报应吧!

0 阅读:77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01

用户17xxx01

1
2025-05-22 15:56

胡扯。有儿子有孙子,能说无后?老百姓倒希望他无后,可惜老天放了他一马他。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