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外出打牌,突然感到全身发热,焦躁不安,她心中涌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匆匆回家后,她听到房内传来响声,赶进屋一看,姚玉兰已泪流满面。 那天午后,天不算热,牌局却越打越心烦,不是输,是莫名地燥。 汗珠蹭着鬓角往下流,心口像被猫挠,爪子一下一下,抓得慌,姚玉兰擦了擦额头,突然停牌,说:"我得回家。" 别人都劝:"手气正好,走啥?" 她站起身:"心跳得慌,眼皮也跳,像出事了。" 没人当回事,她却再没回头,步子急得像逃命。 进家门那一刻,屋里死静,客厅没人,厨房没人,最里面那间门半掩着,缝里飘出一股奇怪的味道。 推门进去时,整个人像被扔进冰窟。 杜维嵩,儿子,躺在床上,嘴唇发紫,身边是空空的药瓶。 人没气了。才29岁,一点招呼都没打。 之前没一点征兆,早上还吃了早饭,说要出门理个发,顺便看看朋友,钱包丢了,心里堵,但也没大吵大闹。 后来才知道,理发店里被人当贼,老板认定他想赖账,几句难听话没完,旁边还有人起哄,"这年头还有这种人?"、"以前的杜家少爷,现在混成这样?" 你瞧这世道变得快。1949年前,杜公馆门口停着八辆克莱斯勒,巡捕房总长见着杜家人得脱帽点头。现在连理个发都能要人命。杜维嵩口袋里真没带钱吗?还是那帮人存心找茬?听说他临出门前还特意换了新衬衫,把唯一一块金表擦得锃亮。 说来也怪,杜家人骨子里都带着股傲劲。杜月笙当年在十六铺码头扛麻袋起家,靠的就是这股子"人活一口气"的倔强。可到了他儿子这辈,世道换了天地,倔强倒成了索命绳。听说杜维嵩在理发店被羞辱时,愣是梗着脖子不解释,指甲掐进掌心渗出血,最后甩下一句"记杜家的账"扭头就走。 那天街边卖桂花糕的老张头看得真切:"少爷出门时背挺得笔直,像他爹当年在黄浦江边收码头的样子。可走到巷口突然蹲下来,抱着头抖得跟筛糠似的。" 杜家老宅现在早不是当年的模样。三年前被收走大半房产,剩下六间屋子挤着十几口人。姚玉兰每天得掐着米粒下锅,还要偷偷典当首饰维持体面。那天早上她给儿子煮了碗阳春面,特意多撒了把葱花,那是杜维嵩小时候最爱吃的。 可谁也没想到,这把葱花成了最后的母子温情。理发店事件后第三天,里弄居委会突然来人,说要清查"旧社会余毒"。姚玉兰眼睁睁看着他们把雕花楠木柜抬走,那是她当年从苏州带来的嫁妆。杜维嵩站在墙角,拳头攥得发白,突然转身冲进房间反锁了门。 现在想想,那股子怪味其实是阿芙蓉膏混着廉价花露水。杜维嵩不知从哪搞来的药片,整瓶吞下去的时候,或许还在想着要给杜家留最后一点尊严。他至死都穿着那件挺括的白衬衫,领口别着父亲留下的金纽扣。 姚玉兰后来总说,那天她要是没去打牌该多好。可就算在家又能怎样?拦得住儿子吞药,拦得住时代碾过来的车轮吗?杜家这艘大船沉了,连块木板都不许漂在水面上。 这事过去半年,有人在香港见到杜月笙其他几房子女,个个西装革履出入半岛酒店。听说姚玉兰现在每天坐在弄堂口晒太阳,逢人就念叨:"当年我陪杜先生见张学良那晚,霞飞路上亮着八百盏霓虹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张学良# #历史# #历史冷知识#
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