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主动提出来去敬老院,我不解其意,再三问询下,她说出来的理由让我泪目。

澤北篮球 2025-05-21 15:42:08

老母亲主动提出来去敬老院,我不解其意,再三问询下,她说出来的理由让我泪目。 这一天,刚吃过晚饭,我替母亲把嘴擦干净,扶她坐去了沙发上看电视。 然后我就开始收拾餐桌,把锅碗瓢盆全放到水池里,准备洗刷。 老母亲突然喊: 儿啊,你莫慌洗碗,先过来坐下,妈有话跟你讲。 我答应一声,把手擦干,坐去她身边。 母亲看了我一会儿,迟疑说: 妈思考几天了,想去老家镇上的敬老院生活,你看行不行? 正好我手里还有点钱,乡下还有几间房子可以卖,反正我也没有几年活头了,估计这点钱够我开销的。 我一听,惊讶道: 妈,你在这儿住好好的,怎么想起来说这些话?你有儿子有儿媳,跑去敬老院住,外人还以为我们虐待你呢。 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好,你尽管提出来,我改就是了。 老母亲慌了,伸出一双干枯的手连连摇晃: 不是的,不是的,儿啊,你误会我了,不是你们没有照顾好我,是我自己过意不去,不想连累你。 你看,你都60出头了,辛苦一辈子,好容易熬到退休,本来可以享受生活,却被我这个老鬼拖住了后腿。 而且你自己身体也不好,不是血糖高就是血压高,经常这么照顾我,没病也得累成病。 再说,如果我去了敬老院,你就可以去省城,你们一家子就不用分居两地了。 母亲说完这些,我这才理解她的良苦用心。 母亲说的没错,儿子儿媳的家在省城,老伴早几年就去儿子家带孙子了。 自从我退休后,儿子儿媳经常让我也去省城生活,可我有85岁的老娘,实在走不开。 儿子只有三室一厅,如果把老娘一起带过去,这一点都不现实。 因此,我选择留在老家县城里,一心一意照顾老人,打算等她归天后,再去省城跟家人团圆。 谁知,我这老娘,岁数大了,脑子却一点都不糊涂。 怪不得她这阵子吃不下睡不好,经常半夜听她在唉声叹气,原来是这个原因。 明白过来后,我心里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我这老母亲,永远都是在为我着想。 年轻时候,恨不得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予我。 岁数大了以后,又生怕连累我妨碍我。 想起来往事种种,我鼻子就禁不住发酸。 我三岁时,父亲就病世。 母亲为了我不受委屈,没有再嫁。 60年代的农村,大家都知道,没有几家不挨饿的。 由于我家没有男劳力,母亲还要照顾我,无法做到天天上工,因此,年底分红,我家常常是超支户。 眼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母亲开始私底下替人家做衣服做鞋子赚取一点收入。 外公是老裁缝,她从小耳濡目染,学的一手好针线活,做的棉袄棉裤与棉鞋,式样好看而且保暖。 在我记忆里,我家两间低矮的茅草房里,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手拿针线细细缝制,经常我一觉醒来,她还在低着头忙碌。 由于长时间的熬夜,中年以后母亲的视力就不行了,经常面对面人走过来,她也看不清。 我上小学时,政策对老百姓松了不少,母亲干脆脱离生产,去镇上开了一间裁缝铺子。 那时裁缝的收入很低,仅够糊口。 母亲这人心肠也软,如果对方实在拿不出手工钱,她干脆不收。 我记得东庄有一户人家,他家有五个孩子,日子过得非常穷,老婆由于受不了穷,扔下一家老小跑了。 五个孩子没人照顾,一个个鼻涕拖着,鞋子趿拉着,衣服披挂着。 有一年冬天,那男人捧来一堆棉花与一些布料,求着母亲给他孩子一人做一身过冬的衣服。 其实这些材料远远不够的,母亲看着不忍心,自己贴棉花贴布料,帮着那五个孩子过了冬。 这样的情景下,母亲怎么还忍心收手工费呢? 那男人感激不尽,经常会打发孩子送一点蔬菜与粮食过来。 别的人家也念叨我母亲的好,如果付不出工钱,也会如法炮制,送一些自己家的农产品。 这么一来,虽然母亲挣的钱不多,但我们不至于挨饿。 我第一天上学起,母亲就教导我,农村娃要好好读书,唯有考上大学,捧上铁饭碗,才不至于挨饿。 我是被饿怕了,也亲眼看见母亲为了让我吃饱肚子,每每吃几口就放下筷子。 因此,从小我就立下誓愿,一定要读好书,一定要出人头地,好让我和母亲吃上饱饭。 我读高中时,母亲的裁缝铺经营不下去了。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新鲜事物也层出不穷。 有的人家不再穿手缝的老式衣裤,他们或者去买成品穿,或者请洋裁缝做新款式的衣裤穿。 而我母亲,学不会那些新款式,只能把店面关了,回到农村重新扛起锄头种田。 分田到户后,我家地里只有母亲一个人耕种,我负责一心读书。 有一次,看母亲农忙实在辛苦,我提出来辍学。 母亲生气了,她说: 你如果读书半途而废,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这句话说得太严重,我被吓住,后来再也没有生出退学念头。 我知道,只有我认真读书考上大学,才对得起母亲的辛苦付出。 那时,我与母亲虽然日子过得不宽裕,好在平静而祥和。 可是,就在高考前三天,我突然病倒,被紧急送往医院。

0 阅读:140
澤北篮球

澤北篮球

即使只是個坐板凳的吊車尾,為了籃球也要全力向前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