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空战时不先打掉对方的预警机? 要弄明白为啥空战时不先打预警机,咱得先搞清楚这玩意儿到底是干啥的。 预警机全称空中预警与控制系统,说白了就是天上的雷达站加指挥部。你想啊,地面雷达受地球曲率限制,对低空目标探测距离短,还容易被地形干扰,可预警机往天上一飞,居高临下,能把几百公里内的飞机、导弹全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引导己方战机拦截目标。像美国的E-3预警机,在3万英尺高度能监视31万平方公里的空域,相当于三个江苏省的面积。 但问题来了,既然预警机这么重要,为啥不先把它打掉呢?道理其实跟古代打仗保护主帅一个样——预警机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就说俄乌冲突里,美国派往乌克兰的E-3预警机,每次执行任务都得有F-16战斗机护航,生怕被俄罗斯的米格-31BM用射程300公里的R-37M导弹盯上。更绝的是,预警机一般都躲在战线后方,比如E-3通常在波兰、罗马尼亚空域活动,想接近它,得先突破敌方层层防线。 有人可能会说,预警机不就是客机改的嘛,机动性差,皮薄馅大,打下来不难吧?这就大错特错了。现代预警机都有一套保命绝活。比如E-3装备的AN/APY-1雷达,能同时追踪200多个目标,还能抗电子干扰。就算你突破了护航战斗机,想锁定预警机也不容易。以色列在贝卡谷地空战中,为了摧毁叙利亚的预警机,先用无人机诱骗对方雷达开机,再派电子战飞机干扰,最后才让F-16发动攻击,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再说成本。一架E-3预警机造价2.7亿美元,可要是算上配套的护航战斗机、电子战飞机和后勤保障,打掉它的代价简直难以承受。更关键的是,就算你侥幸击落一架预警机,敌方马上能启动备用系统。美国最新推出的NGInSight系统,通过卫星和云计算把预警功能分散到多个平台,就算某架飞机被击落,整个预警网络依然能运转。 现代空战讲究体系对抗,打掉预警机只是战术目标,不是战略目的。比如在贝卡谷地,以色列真正的目标是摧毁叙利亚的防空体系,预警机只是其中一环。与其冒着巨大风险攻击预警机,不如用电子战飞机干扰它的雷达,让它变成“瞎子”。美国的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曾在模拟对抗中“击落”过F-22隐身战斗机,靠的就是强大的电磁压制能力。 最后,还得考虑国际影响。攻击预警机往往被视为战争升级的信号,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就像古巴导弹危机,美国选择海上封锁而非直接攻击苏联舰艇,就是为了避免冲突失控。在现代战争中,保持战略威慑比单纯追求战术胜利更重要。 所以说,空战时不先打预警机,不是不想打,而是综合考量后的最优解。预警机就像战场上的“大脑”,要摧毁它,得先突破“保镖”、破解“防御”、承受“代价”,还得承担“后果”。
【全球预警机哪家强?中美俄日以五国大比拼,空警3000竟比美国E-7还厉害?】
【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