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提伊朗了,难成大器!去年年底,伊朗空军司令亲自试飞了中国的歼-10C战斗机,试完还夸了一通,说这飞机"性能优秀""让人印象深刻",当时不少人觉得,这单生意稳了,伊朗肯定要买,结果半年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搞得跟"雷声大雨点小"似的。
其实伊朗这种"试了不买"的情况,在国际军火市场挺常见的,就像你去4S店试驾一辆车,销售觉得你肯定要下单了,结果你转头又去隔壁看了别的品牌。
买战斗机可比买车复杂多了,表面看是技术选型问题,背后却是大国博弈、地缘政治、经济算盘的复杂交织。就拿这次歼 - 10C 的 “试吃” 来说,伊朗心里的小九九可不止打了一个。
从技术需求上看,伊朗空军的 “刚需” 是重型战斗机。人家国土面积 164 万平方公里,要威慑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还得防着以色列的 F-35,航程和载油量就成了硬指标。
歼 - 10C 作为中型战机,虽然性能优秀,但航程和滞空能力确实比不上苏 - 35 这种双发重型机。
再加上伊朗自认为是地区大国,骨子里对重型战机有执念,当年 F-14 的辉煌战绩还刻在基因里,突然让他们改选中型机,多少有点 “跌份” 的心理障碍。
经济账也是关键。伊朗被西方制裁多年,外汇储备捉襟见肘。俄罗斯抛出的 “以物换物” 方案正中下怀 —— 用无人机、炮弹换苏 - 35,不用花现钱,这对财政紧张的伊朗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反观中国,虽然歼 - 10C 性价比高,但交易得走真金白银,伊朗手头那点钱还得留着买石油和粮食,哪敢轻易掏腰包?
政治考量更是绕不开的坎。中国出口武器向来谨慎,尤其是敏感地区。伊朗和沙特刚缓和关系,中国正忙着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这时候卖歼 - 10C 给伊朗,很可能刺激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影响中国在当地的战略布局。
再者,中国不愿意当第一个向伊朗出口先进战机的国家,毕竟 “出头鸟” 容易被打,等美国重返伊核协议或者中东局势更稳定些,或许才是出手的好时机。
不过,伊朗这招 “试吃” 也不全是坏事。一方面,它可能是在向俄罗斯施压 —— 你不卖我苏 - 35,我就转头买中国的歼 - 10C,逼得俄罗斯不得不让步。
比如伊朗曾要求俄罗斯转让零部件制造技术,被拒后直接取消了苏 - 35 订单,这背后多少有点 “给中国递话” 的意思。
另一方面,伊朗也在试探中国的底线,看看能不能在交易中争取更多优惠,比如技术转让或者延长付款周期。
对中国来说,虽然暂时没做成这笔生意,但也不亏。歼 - 10C 在伊朗的试飞相当于免费打了个广告,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潜在客户都看在眼里。
而且中国军工向来 “放长线钓大鱼”,这次没成交,说不定下次就有更大的订单找上门。毕竟,中国武器的性价比和售后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可是出了名的 “靠谱”。
现在的问题是,伊朗到底是真不买,还是在等一个更好的时机?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