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指明中国文艺革命方向的会议】领袖的故事在毛主席纪念堂毛泽东革命业绩纪念室

沂蒙山上匹狼 2025-05-21 09:56:31

【一场指明中国文艺革命方向的会议】领袖的故事

在毛主席纪念堂毛泽东革命业绩纪念室里,陈列着一张黑白照片,是83年前在延安杨家岭,毛主席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文艺工作者的合影。照片中一张张面容朴素而振奋,当年现场热烈的氛围跃然而出。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民主大旗,陕甘宁边区成为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也成为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们心目中的革命圣地。即使在极其艰苦的1941年和1942年,延安物资严重紧缺,是最困难、最难熬的时候,无数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仍冲破层层阻碍,无惧重重危险,从国统区和沦陷区前赴后继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洪流。

这些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后,满腔热情地用所熟悉的文艺专长投入到全民族抗战的宣传动员中,其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与矛盾。有的不熟悉工农兵的生活,习惯以小资产阶级的视角来创作;有的高高在上,不了解广大基层群众的想法,创作的人物僵化、故事呆板;有的不贴近革命社会实践,一味钻到书籍中寻词摘句……

这些问题都加深了文艺创作者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隔阂。在这种形势下,毛主席目光如炬,深谋远虑,酝酿在整风运动中召开一次文艺座谈会。

为解决延安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制定正确的文艺工作方针,1941年7月至1942年4月底,在持续近一年的时间里,毛主席先后拜访或约请了二十余位知名作家、艺术家,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毛主席深入细致的作风和真诚坦率的态度,不仅得到许多文艺界人士的尊重与信赖,也摸清了文艺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倾向。

1942年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到会的有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等方面文艺工作者、中央及各部门负责人共一百余人。毛主席入场给每位与会文艺家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著名电影剧作家于敏回忆说:“座谈会第一天,毛主席出来以后就与每个人一一握手、问候、致意。他握手是真诚的,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礼节。他握手时握得很紧,而且用眼睛真诚地看着你。”当看到《八路军进行曲》词作者公木时,毛主席含笑说:“写兵好,唱兵好,演兵好。”毛主席还握住刚从晋西北前线回来的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战斗剧社社长欧阳山尊的手亲切地问:“你从前方回来了?”

在第一次会议上,毛主席首先发表讲话,被称为座谈会的“引言”。他开宗明义地阐明了召开这次座谈会的目的,“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同时,毛主席深刻地指出当时的文艺工作者所面临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他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毛主席结合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知识分子接触工农、转变感情的过程。与会者无不深受触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5月16日,毛主席出席座谈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主要听取了文艺工作者对相关问题的意见。他坐在人群中,不停做着笔记,并时而深刻时而诙谐地插话。民众剧团演出贴近农民生活的作品《小放牛》,很受百姓的喜欢,在会上毛主席作出了特别肯定。

23日座谈会最后一次会议,毛主席作了“结论”。他把问题归结为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即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他说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和全中国的文艺运动推进到一个光辉的新阶段,文艺界整风运动从延安逐渐推向各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文艺工作领域的面貌为之一变。

广大文艺工作者一扫过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创作出《小二黑结婚》、《白毛女》、《兄妹开荒》等等一大批贴近群众生活、讴歌革命事业的好作品,唤起了中华民族团结进取、抗击敌寇的革命激情。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创造性结合起来,闪耀着伟大的真理光芒,是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经典文献。文艺为人民,这条从延安出发、贯穿新中国文艺史的精神脉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源源不断创作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来源:毛主席纪念堂 原创:毛主席纪念堂)

0 阅读:1
沂蒙山上匹狼

沂蒙山上匹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