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国以每架差不多8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了24架苏-35战机,很多人都不理解

薄荷说国际 2025-05-20 21:01:59

当年,中国以每架差不多8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了24架苏-35战机,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当时中国已经有了歼-10B、歼-11,歼-20的研发也成功了,这不是白给俄罗斯送钱吗?但真相是,这笔交易是中国航空工业深思熟虑的一步棋。

先说说发动机。飞机的发动机就像人的心脏,可中国在这方面一直有块心病。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苏-27时,配套的AL-31F发动机让中国航空工业开了眼,但吃透这技术花了整整二十年。

到了2015年,虽然歼-10B、歼-11已经用上国产WS-10发动机,但性能和俄罗斯最新的AL-41F1S(也就是117S)比起来,还差着一大截。苏-35用的117S发动机推力大、寿命长,还带矢量喷口技术,能让飞机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

当时中国正在研发的WS-15发动机,虽然指标先进,但关键技术还没完全突破。要是光靠自己闷头干,少说还得5到8年才能成熟。买苏-35,其实是把俄罗斯的发动机技术当成“跳板”,直接跳过了部分研发弯路。就像当年高铁引进德国、日本技术一样,先把现成的好东西拿过来,拆开研究透了再自己造。

再看整体设计。苏-35的气动布局、飞控系统、雷达电子设备,都是俄罗斯几十年航空技术的结晶。虽然中国已经有了歼-20这样的五代机,但歼-20更侧重隐身和超视距作战,而苏-35的近距离格斗能力、多用途作战能力,正好能补上中国空军的短板。

更重要的是,苏-35的矢量发动机和气动设计结合得特别好,这种“一体化”技术对中国工程师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就像当年引进苏-27后,中国吃透了气动设计,才发展出歼-11B、歼-16这些更先进的型号。苏-35的技术,说不定哪天就会出现在歼-10C或者歼-20的改进型上。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不是已经有歼-20了吗?还需要苏-35吗?其实,歼-20虽然厉害,但它是五代机,造价高、维护复杂,不可能一下子造太多。苏-35作为四代半战机,性价比高、成熟可靠,正好能在歼-20大规模服役前填补空缺。而且,苏-35的引进还能促进中俄军事合作。当时俄罗斯受西方制裁,急需资金,中国买苏-35既能拿到技术,又能巩固和俄罗斯的关系,这买卖怎么算都划算。

还有个关键因素是时间。2015年前后,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复杂,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越来越强,中国空军需要尽快提升战斗力。要是等WS-15完全成熟再装备歼-20,那黄花菜都凉了。苏-35的引进,让中国空军在短时间内拥有了能和周边先进战机抗衡的能力,同时为国产发动机的研发争取了宝贵时间。

现在回头看,这笔交易的价值已经显现出来。中国通过研究苏-35的117S发动机,加速了WS-15的研发进程。2022年,WS-15开始批量装备歼-20,让歼-20真正实现了“超音速巡航”。而苏-35的矢量技术,也被应用到歼-10C的验证机上,为未来国产矢量发动机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进苏-35,中国航空工业进一步完善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发展路径,这种经验比几架飞机本身更值钱。

所以说,买苏-35不是“白送钱”,而是中国航空工业下的一盘大棋。用买装备的钱换技术,用别人的经验缩短自己的研发周期,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就像当年的高铁、汽车工业一样,中国航空工业正在用这种方式,一步步从“跟跑”走向“领跑”。

0 阅读:1101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22

用户12xxx22

19
2025-05-21 03:22

你别自以为是过度解读了,当年买苏 35 就是为了弥补当时中国缺少四代重型战机的缺口,当时虽有歼 20 但还未量产,其他型号战机正在升级改造中。

歡歌日落

歡歌日落

5
2025-05-21 06:40

脑子有病,在这胡扯一通,毛子的发动机技术和咱就不是一个路数的!

用户55xxx93

用户55xxx93

2
2025-05-21 07:49

su27结构问题

乐逍遥

乐逍遥

2
2025-05-21 11:05

废话说了一大箩筐都没有说到点子上,2015年买苏-35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应对美英法日韩在中国南海东海渤海朝鲜半岛的军事围剿和挑衅。

闹闹

闹闹

2
2025-05-21 07:51

你买的少他不卖,取长补短,没毛病[思考]

猜你喜欢

薄荷说国际

薄荷说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