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终年不洗澡,不吃药的93岁宫女苏麻喇姑逝世,51岁的康熙为了再见她一

提莫说热点 2025-05-20 18:17:39

1705年,终年不洗澡,不吃药的93岁宫女苏麻喇姑逝世,51岁的康熙为了再见她一面,竟两次下旨延迟入殓,后下令以嫔礼为其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 这年深秋的北京城飘着细雨,紫禁城里传出一个消息,93岁的老宫女苏麻喇姑走了。 这位伺候过四代皇帝的老嬷嬷躺在床上,手里还攥着孝庄太后生前赏的佛珠。 远在塞外巡视的康熙接到急报,对着奏折足足愣了一炷香时间,忽然抓起朱笔连批两道圣旨:头一道叫把老嬷嬷的遗体多留七日,第二道叫人备好冰窖存着尸身,说什么也要等他回京见最后一面。 这老嬷嬷的丧事可真是开了大清朝的先例,内务府管事的捧着圣旨直挠头,嫔妃下葬的规矩足足有二十八道程序,光是那口金丝楠木棺材就要十八个工匠做半个月。 礼部尚书带着人翻遍前史,硬是找不着宫女按嫔礼安葬的条文,最后只能照着敏惠恭和元妃的旧例办。 出殡那天更稀奇,六个成年皇子披麻戴孝走在灵柩前头,十二阿哥胤祹哭得跟泪人似的,非得要守灵百日,说是要给"我的老姑奶奶尽孝"。 康熙爷赶回宫那天,乾清宫前的汉白玉台阶上结着薄霜。 老皇帝鞋都没换就奔到灵堂,对着那口描金棺材扑通跪下,嘴里念叨着:"额涅您再等等,玄烨来看您了。" 旁边伺候的太监看见,万岁爷藏在袖子里的手直哆嗦。 这主仆俩的情分,还得从顺治年间那场天花说起。 那年玄烨才两岁,浑身长满脓包被撵出宫去,亲娘都怕传染不敢近身。 唯独苏麻喇姑天天骑马往城外跑,拿草药熬水给孩子擦身,硬是把小阿哥从阎王手里抢回来。 后来玄烨登基,私底下还管老嬷嬷叫"额涅",满话里"额涅"就是亲娘的意思。 要说苏麻喇姑这辈子,真比戏文里的角儿还传奇。 打十三岁跟着孝庄嫁到盛京,亲眼见着多尔衮和豪格抢龙椅,帮着孝庄把六岁的顺治扶上皇位。 当年多尔衮把持朝政那会儿,孝庄想见儿子每月只能见一回,全靠苏麻喇姑两头传话。 有回传旨碰上多尔衮的亲信,叫人打得半个月下不来床,这事儿她愣是瞒着没跟主子说。 等到顺治亲政要算旧账,她还帮着劝:"主子刚坐稳龙椅,犯不着跟这些小人计较。" 老嬷嬷最让人佩服的是那份通透劲儿,孝庄走了她本打算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康熙硬把三岁的十二阿哥塞给她养。 其实宫里规矩,得是嫔位以上的主子才能养皇子,可苏麻喇姑硬是把胤祹教得比亲娘养的还出息。 九子夺嫡闹得乌烟瘴气那会儿,别的阿哥都忙着站队,唯独十二阿哥天天往苏麻喇姑屋里跑。老太太就教他四个字:多看少说。 后来雍正上台清算兄弟,胤祹反倒升了郡王,活到七十九岁成了康熙儿子里最长寿的。 这老太太的怪癖也真不少,一年到头不洗澡,除夕夜舀盆温水擦身子,擦完还把那盆水喝了,说是草原上缺水养成的习惯。 生病从来不吃药,盘腿坐在炕上念经,还真就活过九十高寿。 宫里小宫女背地里笑话她邋遢,可老嬷嬷屋里从来收拾得利索,连康熙的龙袍破了都找她缝补。 当年大清开国的朝服样式还是她带着人定的,这事儿《清史稿》里白纸黑字写着呢。 下葬那天,送灵的队伍从朝阳门一直排到遵化。 老嬷嬷的坟紧挨着孝庄的昭西陵,中间就隔着一道矮墙。 康熙特意嘱咐:"额涅伺候老祖宗一辈子,到了那边还得接着伺候。" 这话听着像是主仆名分没变,可那坟头的规制分明是按嫔位修的,汉白玉的碑座上雕着二龙戏珠,这可是正经主子的待遇。 后来雍正爷修皇陵,还特意把两处墓地归拢到同一片风水墙里,这主仆俩算是永远作伴了。 这大清朝三百年,宫女得此殊荣的独此一份。 史书上记她"赖其训迪,手教国书",老百姓传她智斗权臣、护主幼帝。 可要照宫里老太监的说法,苏麻喇姑最厉害的本事是活得明白,该低头时能忍气,该说话时敢出头,该放手时懂进退。 这份通透,怕是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也圈不住。 信息来源: 《清史稿·后妃传》《啸亭续录》

0 阅读:0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