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稀土垄断被打破,这下美国也能直接买到稀土了,5月16,澳大利亚稀土生产商莱纳斯宣布,成为除中国外唯一能生产重稀土元素产品的厂商。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稀土制裁要失效了? 但真要是这么简单,国家这些年在稀土上的布局就白忙活了? 首先得搞清楚,稀土分轻重两种。轻稀土像镧、铈这些,主要用在玻璃陶瓷这些普通行业,中国虽然产量大,但国际市场上竞争对手也不少。 真正值钱的是重稀土,像镝、铽这些,是造导弹制导系统、F - 35 战斗机激光瞄准器的核心材料,全球 98% 的产能都在中国手里。 莱纳斯这次突破的就是重稀土分离技术,理论上能让美国绕过中国直接买到关键材料。但实际呢? 他们马来西亚工厂一年也就产 1500 吨,连中国一个中型矿场的零头都不到。而且他们的原料还得从澳大利亚进口,冶炼技术还得偷偷摸摸找中国企业合作,说白了就是个 “组装厂”,离真正的全产业链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对中国稀土企业来说,这事儿确实是个挑战。以前咱们说不卖镝、铽,美国就得抓瞎,现在莱纳斯能提供点替代品,国际市场价格可能会被压下来。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也逼着咱们从 “卖石头” 转向 “卖技术”。现在中国稀土出口里,初级原料还占大头,一吨稀土氧化物也就卖个几十万,但加工成永磁材料,价格能翻好几倍。 就拿手机震动马达来说,里面的稀土永磁体成本占比能达到 30%,可这么高的利润,以前大部分都让日本住友、美国通用这些企业赚走了。 现在莱纳斯这么一搅和,咱们再抱着卖原料的老路子,以后连汤都喝不上。 国家其实早就看透了这一点。这两年一直在搞稀土资源整合,把广东、江西的稀土矿都收归中国稀土集团统一管理,目的就是攥紧定价权。 以前小作坊式的开采,不仅污染环境,还互相压价,现在集中度提高了,就像菜市场里的大批发商,想涨价还是降价,咱们说了算。 同时,工信部还出台了 “稀土 +” 行动计划,要求到 2030 年稀土回收率达到 40%。啥意思呢?就是以后从废旧手机、电动车电机里回收稀土,成本可能比挖新矿还低。 真正值钱的永远是技术,不是资源。美国虽然有芒廷帕斯稀土矿,但开采出来的矿石还得运到中国来加工,因为他们没有分离重稀土的技术。 日本虽然在永磁材料上有优势,但稀土原料 80% 都得从中国进口。这就好比农民种粮食,地主收地租,真正赚钱的是掌握加工技术的工厂。 中国现在要做的,就是从 “农民” 变成 “工厂主”。比如咱们研发的第四代稀土永磁材料,磁能积比日本的高 20%,用在新能源汽车电机上,能让续航里程增加 10%。这种技术优势,才是未来在国际市场上的硬通货。 有人可能会问,莱纳斯这次突破会不会让中国的稀土制裁失效?短期来看,确实会削弱制裁的效果,毕竟美国有了替代来源。 但长期来看,中国手里还有三张王牌:第一是精炼技术,全球 90% 的稀土精炼产能在中国,莱纳斯就算能生产,也得依赖中国的设备;第二是专利壁垒,中国掌握着 439 项稀土萃取专利,美国企业想绕过这些专利,就得花十年时间重新研发;第三是循环经济,等咱们把稀土回收体系建起来,就算全球稀土矿挖完了,咱们也能靠回收维持产业链。 中国稀土产业现在就站在十字路口:是继续当 “资源搬运工”,赚点辛苦钱,还是转型做 “技术霸主”,掌控产业链的高端?这不仅是企业的选择,更是国家战略的考验。 莱纳斯的突破就像一剂催化剂,加速了这个转型过程。以后咱们可能会看到更多中国企业在稀土永磁、稀土催化这些高端领域崭露头角,而那些只知道卖原料的企业,可能就会被市场淘汰。 你觉得,中国稀土产业能抓住这次机会,实现华丽转身吗? 新浪财经——《莱纳斯公司成为中国外首个商业化生产重稀土企业》
金灿荣教授分析:美国的如意算盘很可能是想利用90天的时间,加快储备一些物资同时找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