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必须马上改革,否则孩子全毁掉!”今年5月初,中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李阳老师直言:“一定要相信,社会教育出问题了,学校教育出问题了,家庭教育出问题了,但是孩子没有问题!” 当 “教育不改革孩子就毁了” 的观点传出来后,无数家长陷入了焦虑与深思。如今孩子的成长,已经不再是轻松愉快,而是被沉重的学习压力层层包裹...... 清晨,天还没完全亮,孩子们就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出门上学。一整天在教室里,要全神贯注听各科老师讲课,记密密麻麻的笔记。好不容易盼到放学,以为能松口气,可等待他们的,是堆积如山的作业。 从傍晚到深夜,书桌前的台灯下,孩子们不停写着、算着,有的甚至要写到凌晨,写完作业就只能匆匆上床睡觉,连和家人聊聊天、看看喜欢的动画片的时间都没有。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分数的关注格外突出。每次考试后,成绩排名、分数高低成了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孩子跟不上班级进度,成绩一旦下滑,就担心孩子考不上好学校,未来没有好出路。 于是,一股脑地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各种兴趣特长班。家长们觉得,只要给孩子多报班,多学知识,成绩自然就能提高。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有些孩子上了补习班,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成绩却依旧不理想。 补习班的课程往往是高强度的知识灌输,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吸收大量内容,根本来不及好好消化理解。而且,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都不一样,统一的补习模式并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 走在校园里,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戴上了眼镜。这背后,是长时间用眼过度,埋头于书本和习题的结果。 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了应付考试,孩子们机械地背诵课文、公式,却很少真正去思考知识背后的原理和意义。每天,他们都在不停地刷题,各种练习题、模拟卷铺天盖地,仿佛只要刷的题够多,成绩就能变好。 孩子们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和自由,甚至有的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家长们也不好受,一方面心疼孩子太辛苦,另一方面又不敢放松,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给孩子报班,家长们省吃俭用,钱包不断被补课费掏空,经济压力巨大。 学习,本应该是一个探索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和盲目刷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是在沉重的压力下失去对学习的热爱,失去童年的色彩。 那么,你们对此怎么看?
不到高中,你不会发现:600分以上的孩子和500分以下的孩子的差异有多大。1
【1评论】【20点赞】
用户15xxx29
小学应该是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时期,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是所谓的筛选学生,国家应该重新采纳八十年代教材,让学校回归宁静,公平,而不是让校园成为资本的乐园,
白帝城 回复 05-21 01:08
多数地方回不去了,只有北京可以做到,北京中考模式将决定它的教育主导未来
四顾
补习养废自重,破坏学生的学习
大浪淘沙2024
国家还没你李阳想的周到吗?别人是资本,你又何尝不是资本?教育改革可不是随便一个人说说就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