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男孩天生脑瘫,医生和父亲都建议拔管!不料,妈妈却带着他先考北大再考哈佛!妈妈的一句话让人泪目了,她说:“我不狠心,孩子就没有未来!”网友:别人是生了一个儿子,而你是创造了一个孩子! 根据极目新闻5月19日报道,1988年某医院产房里,新生儿的哭声始终没有响起,邹女士望着浑身青紫的婴儿,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这个被诊断为重度脑瘫的男婴,此刻正面临着人生第一次生死抉择。 医生断言哪怕全力抢救,这个孩子也大概率活不过百日,丈夫无奈的提出了拔管放弃,没必要浪费更多的钱,唯有母亲执拗地抱紧了襁褓,决定不放弃这个孩子。 在多数人选择放弃的绝境里,这位母亲开启了长达三十年的生命改造计划。 每天清晨,当其他孩子还在酣睡时,邹女士已经用特制绷带将儿子固定在康复床上。为了激活萎缩的神经,她需要反复提捏孩子背部皮肤,每寸肌理都要经历上百次机械式刺激。 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穿透墙壁,邻居们曾多次报警怀疑虐待儿童,直到亲眼看见母亲颤抖着双手完成治疗,脸上早已泪流成河。 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的求学路上更是布满了荆棘。 当同龄人蹦跳着上学时,这个男孩需要提前两小时起床进行肢体训练,邹女士发明的"三点支撑法",也就是用下巴抵住课桌、双肘夹紧书本,让儿子在课堂上保持书写姿势。 每次课间休息,总能看到母亲躲在教室后门,用望远镜观察孩子是否被孤立,发现同学模仿儿子扭曲的坐姿时,她则亲自前往学校,讲述她和孩子的故事。 也从那之后,曾经嘲笑孩子的那些同学,也渐渐的会再有人嘲笑他是,站出来提男孩撑腰,男孩的身边也渐渐地多了许多朋友。 命运在2006年盛夏迎来转折,当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寄到时,邹女士正在给儿子按摩痉挛的小腿,这个曾被预言活不过百日的孩子,用全省前五十名的成绩叩开了中国最高学府的大门。 十年后哈佛法学院的录取,不过是这场生命奇迹的延续,当年连翻身都需要辅助的婴儿,如今能站在模拟法庭上流利辩论。 如今穿梭在伤害写字楼里的法律顾问,依然保持着儿时的康复习惯,办公室角落里的牵引器械,见证着这对母子三十年来未曾松懈的坚持。 当媒体追问教育秘诀时,邹女士展示出珍藏的康复记录,这些泛黄的纸片,拼凑出了一个脑瘫患儿向哈佛精英蜕变的轨迹。 消息来源:极目新闻
2016年,云南一老人,给脑瘫儿子娶智商低媳妇,不料,却生下两个健康的孩子,没想
【174评论】【30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