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成功后见!”1929年闽西一农民冒死背着病重的毛主席,爬了三座山,救了主席一命,主席为此十分感激,为此还留下纸条...也正是这个纸条改写了这个农民的命运。 “等革命胜利了再相见!”:1929年,闽西农民英勇救人一命 1929年秋天那会儿,中国革命正经历着大风大浪,挺不容易的。毛主席用了个假名“杨先生”,跑到福建永定县的牛角坡村去,一边指导工作,一边也想休息休息。可谁成想,刚到那儿没多久,他就得上了村里常有的疟疾,病得挺重,只能躺在床上。在牛角坡村的一栋老旧吊脚屋里,农民陈添裕端着一碗热乎乎的药,轻轻地送到脸色苍白的毛主席嘴边。虽然陈添裕不知道这位“杨先生”到底是谁,但他还是尽心照顾。每天干完农活,他都会来看看,做饭时专挑些清淡的食材,还按时煎好药给主席送去。 刚开始,毛主席因为生病心情不太好,有时候会冲陈添裕发火。但陈添裕从不往心里去,总是笑眯眯地对待他。慢慢地,主席的身体好了一些。有一天,有人来报信说刘湘的部队要打过来了,主席得赶紧走。陈添裕知道主席身体还没恢复,根本受不了奔波,于是背起主席就往山里跑。连着三天三夜,陈添裕背着毛主席翻过了三座山,还蹚过了急流,总算是把主席安全带到了根据地。把主席放下时,陈添裕累得直不起腰。毛主席特别感动,亲自给他处理了伤口,还找了块破布写了张欠条:“杨先生欠你三块大洋,革命胜利了就还你。”要走的时候,主席还特别认真地告诉陈添裕:“革命胜利了记得来找我啊!”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毛主席一直没忘当年陈添裕的救命之恩。1953年秋天,他想着请陈添裕来北京见个面,可陈添裕怎么也不肯来。主席就让陈添裕的堂弟陈志强代表他来北京。陈志强拿着那块破布,亲手交给了主席。主席笑着打开破布,轻轻念出上面的字,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在牛角坡的那些日子。牛角坡村的村民们,他们的故事像一股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用他们的一点点付出,汇聚成了新中国耀眼的光芒。正是这些既普通又了不起的人们,带着那股永远燃烧的革命劲儿,给中华民族描绘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咱们得记住初心,接着加油干,把这份精神传下去,一起打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亲们,动动手指,右上角点个“关注”呗!这样方便大家一块儿聊、一块儿分享,还能让您有种更带劲的参与感觉,真心感谢您的支持哦!
“革命成功后见!”1929年闽西一农民冒死背着病重的毛主席,爬了三座山,救了主席
子民谈娱乐
2025-05-20 12:37: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