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义粉丝掀桌维权!《百花杀》双女主风波:流量博弈下的资本吃人游戏 孟子义粉丝这次是真的掀桌了!5月19日,#维护孟子义一番女主权益#话题突然引爆热搜,粉丝集体抵制《百花杀》将原设定的单女主改为双女主,要求前世今生角色必须由孟子义一人饰演。这场看似简单的角色争议,实则撕开了娱乐圈"资本捧人"的残酷真相——当孟子义的600万片酬遇上耀客传媒力捧新人的野心,所谓"艺术创作"不过是资本游戏的遮羞布。 一、粉丝维权的底层逻辑:角色完整性与资本背叛 粉丝愤怒的核心在于剧方对角色设定的"背刺"。根据原著《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设定,女主沈汐和本就是带着前世记忆重生的"一人分饰两角",这种"双生花"设定本是小说最大的叙事亮点。但剧方突然宣布新增"步疏林"这一角色,并由耀客旗下艺人范帅琦饰演,且戏份占比高达30%,直接将原本完整的角色拆成两人。更让粉丝炸锅的是,剧方被曝在夜间偷偷拍摄范帅琦的戏份,刻意弱化孟子义的高光时刻,甚至将原著中沈汐和的权谋名场面移植到步疏林身上。 这种"暗度陈仓"的操作,彻底激怒了粉丝。他们扒出《百花杀》开机前的宣传物料,发现所有预告和海报都明确标注孟子义为"一番女主",但剧方在拍摄中途突然修改角色设定,连演员表都未及时更新。这种"欺骗式营销"让粉丝感到被背叛,正如网友讽刺:"剧方把粉丝当韭菜,割完流量就翻脸不认人。" 二、耀客传媒的如意算盘:成本控制与新人养成 耀客传媒的操作背后,是赤裸裸的资本逻辑。一方面,孟子义作为95花顶流,单部剧片酬高达600万,占据《百花杀》制作成本的25%以上。而范帅琦作为耀客力捧的新人,片酬仅为孟子义的三分之一,且签约时附带"戏份保底"条款。通过拆分角色、缩减孟子义戏份,剧方至少能节省200万成本,这笔钱转而投入到范帅琦的营销中,实现"低成本捧人"的目标。 另一方面,耀客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危机。旗下艺人檀健次、代露娃虽已走红,但缺乏能扛剧的新生代女演员。《百花杀》作为腾讯S级项目,本就是耀客培养新人的绝佳平台。范帅琦饰演的步疏林,表面是配角,实则承担了原著中30%的权谋戏份,甚至新增了"女扮男装"的高光设定,这种"曲线捧人"策略,与耀客当年通过《长相思》捧红檀健次如出一辙。 三、孟子义的生存困境:流量明星的无奈妥协 孟子义的处境折射出流量明星的生存悖论。一方面,她凭借《九重紫》《雪中悍刀行》等作品跻身95花前列,商业价值指数同比上升27%,成为平台争抢的"厂牌剧女主"。但另一方面,这种"顶流光环"反而成为她的枷锁——剧方既需要她的流量保障热度,又忌惮她的高片酬和话语权,只能通过"拆角"来平衡利益。 更微妙的是孟子义的态度。尽管粉丝闹得沸反盈天,但她本人始终未公开表态,仅通过工作室进行"间接回应"。这种沉默背后,是对资本的妥协:作为鹅厂A级合约艺人,她连续三年主演平台S级古装剧,这种"绑定关系"让她不敢轻易得罪耀客。正如业内人士分析:"孟子义不是不想维权,而是不敢——得罪耀客,意味着失去《尚公主》等后续资源。" 四、行业现象的深层隐喻:资本对创作的霸凌 《百花杀》事件暴露了娱乐圈的三大毒瘤: 1. 角色工具化:资本将角色视为捧人的工具,而非艺术表达的载体。步疏林这一角色的新增,本质是将原著中"重生复仇"的核心叙事,篡改为"双女主斗艳"的流量套路。 2. 创作资本化:剧方为节省成本,在剧本打磨、服化道等方面"偷工减料",却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新人营销中。《百花杀》虽号称"单集服装道具砸800万",但孟子义的67套华服中,有40%被步疏林的"女扮男装"造型抢镜。 3. 粉丝异化:粉丝从内容消费者异化为资本博弈的棋子。耀客精准拿捏"粉丝护主"的心理,故意制造角色争议,用孟子义的流量为范帅琦引流,实现"一箭双雕"的营销效果。 结语:在流量与资本的夹缝中 这场风波或许不会终结资本捧人的游戏,但至少让我们看清:在流量狂欢的背后,演员的尊严、角色的完整性、观众的审美,都成了资本案板上的鱼肉。而孟子义的沉默,不过是娱乐圈无数"被牺牲者"的缩影——在资本的巨轮面前,再耀眼的流量明星,也不过是一枚随时可以替换的棋子。正如网友的呐喊:"我们不要道歉,只要一个尊重艺术的真相。" #孟子义#
肖战《藏海传》迎战《折腰》:顶流对决背后,是资本博弈还是内容为王?——《赴山海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