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喜欢和爱的区别
最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给你带来的吸引,或许真的分等级。
可以接受、有好感、喜欢,这些都属于有退路的选择。如果我的心不再为某个人跳动,我立刻就能适应,转身去另一个人那里寻找新的心动。可能是相似的人,也可能是截然相反的人,对我来说都没什么所谓。旧的欢乐消失了,但我总能在新的人那里找到新的快乐。
然而,爱却是一种没有退路的选择。
在电影《恋恋笔记本》中,男女主角失联多年,信件被阻隔,消息石沉大海。多年后,女主角已经订婚,但男主角却用自己攒下的所有钱,按照女主角的喜好,盖了一座新房子。这是很久以前他们共同的幻想:“等我们以后结婚了,要在湖边盖一座房子……”女主角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地飞奔回去找他。
爱,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在我的罗曼蒂克史里,你就是全篇的主人公。虽然理论上我可以去寻找其他人,但因为深深爱着一个人,就觉得自己别无选择。爱是一种自我限制,用衷心的浪漫将自己紧紧套牢。
所以,“爱”总是带着一种宿命感,仿佛远古的埃及传说,充满力量和业障,笼罩着不可描画的神秘。听到这样的故事,就会感到震撼,但现实中却很难亲身经历。
相比之下,喜欢只是一种更微弱的浪漫。
当我遇到心动的人时,满脑子都是他,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想着他,看月亮也会想“今晚他也在看”。但即便如此,我也没有答应他一次又一次的邀约。喜欢让人沉醉,却敌不过理智。在心底深处,我知道自己不会真的选择他。
喜欢不一定转化为行动,行动也不一定持续。而爱,却有一种恒久的内推力。喜欢,就像一场考试,我只要“低分掠过”就好;爱,却是一场必须考第一的考试,考不上第一,我还会再考一次,甚至无数次。喜欢是“另一个也行”,而爱则是“死磕到底”。
然而,凡人的世界里没有一眼万年的爱情。离开了电影的打光,俗世中的脸孔总是更复杂、更黯淡。相比电影里把“爱”讲成宿命难逃,我更相信,俗世里的“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养。
我身边有一对相处了五年的情侣,准备结婚。一开始,女孩只是觉得男孩“长得顺眼”,男孩也只是看上了女孩的身材。这就是肤浅的喜欢。但几年后,女孩愿意为男孩改变自己的人生计划,男孩也愿意为女孩定居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
在这中间的,是长期的陪伴、一次又一次的磨合,是互相让彼此心碎又互相给予救赎。就像《小王子》所说:“你在一朵花上花费的时间,让这朵花显得弥足珍贵,让它与花园里的其他花不同。”是时间,让喜欢变成了爱。
昨天在群里和朋友们聊天时,我说喜欢上某些男孩子可能只是因为他长得好看。但经过几年的相处和折磨,他就会变得无比难忘。感情是以时间定胜负的,我想这是因为人最珍贵的就是时间。
喜欢的开始,是我愿意在你身上花费时间。当时间积累到一定程度,我回望过去,“我们都走了这么远”,于是再也不想放下这段关系。从此,它就成了我的私人宝藏。
或许两个人之间一开始的好感都是微弱的,甚至不堪一击,毕竟也只是“你吸引到我了,别的我还不知道”。但如果双方都愿意花时间,愿意表达、交流,愿意放下骄傲去坦诚流露,这种感情就会逐步加深,变得更有力量,最终变得坚不可摧。于是,就有了电影里的那种“认定”和决绝,有了艺术色彩。我想,花出自己最宝贵的时间,诚恳且努力,就能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淬炼出真心。
但当代男女最大的问题,或许就是不肯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