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想跪,但又不愿意跪得那么干脆,但终究还是无法改变他们要“跪”的姿态
几天前,伊朗高级官员就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伊朗可以放弃武器级铀浓缩,只愿换取和美国的谈判,让其放弃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但仅过去了两天,伊朗又拍着胸脯高喊:无论协议是否达成,伊朗的铀浓缩活动都将继续。
在核问题上“反复”,这个看似矛盾的姿态背后,其实也存在多重动机和考量:
其实在核武器制造问题上,伊朗已经和美国对抗了几十年,之前没松过口,但这一次却软了下来,原因很简单就是顶不住了。
特朗普不在的时候,还能谈一下,但他一上台就铁了心要整伊朗,根本没有谈的余地,加大力度的经济制裁,也导致伊朗国内经济问题不断:
石油出口锐减,导致里亚尔贬值、通胀率超40%,青年失业率飙升,伊朗需通过谈判缓解经济危机。
所以伊朗想跪,也想躺平,但也清醒地知道,一旦签下协议,那伊朗往后在国际话语权就没了,国际影响力也会因此受到打击。
届时,伊朗既失去话语权,又失去了核武器威胁,那接下来就只能任由宰割了。
所以伊朗要保留“红线”,即便愿意暂时限制铀浓缩水平(如从武器级的90%降至20%以下),仍坚持保留民用核技术的“合法权利”,以维持谈判筹码。
这一招不过是让步和“威胁”交替使用,伊朗官员先释放“可放弃武器级浓缩”的信号,是向西方传递灵活性,试探对方的让步空间。
随后改口“无论如何继续浓缩”,则是为了防止被解读为示弱,同时为后续谈判争取更高要价。
现在伊朗的结局大概率是向美妥协,以换取与美国“重修旧好”,只是这个过程他们想要走得有点尊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