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宁夏一男子去内蒙出差时花150元买下一块奇石,4年后有人愿意花960

闻史忆今阁 2025-05-19 17:02:10

1997年,宁夏一男子去内蒙出差时花150元买下一块奇石,4年后有人愿意花9600万买走,这小小的石头有何来头,究竟为何卖出“天价”? 2001年的北京,一位来自宁夏的中年男子背着一个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包袱,满怀期待地踏入了故宫博物院。他不是来参观这座古老建筑的,而是带着他珍藏了四年的宝贝,前来寻求权威鉴定。 这位男子名叫赵立云,是银川电视台的一名工作人员。当时,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杨伯达与另外三位专家一同坐在鉴定室内,等待着他的到来。 "老先生,我这块石头想请您帮忙看看。"赵立云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拿出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恭敬地递给了杨伯达。 杨伯达接过石头,仔细端详,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轻声问道:"你知道自己的东西是什么质地的吗?" 赵立云摇头,如实回答:"我只知道是阿拉善火山附近的石头,具体是什么材质,自己并不清楚,应该就是普通的石头吧。" 在场的专家们面面相觑,一位专家忍不住说:"这哪里是什么普通石头,这明明是天然的玛瑙宝石,而且是在火山运动中自然形成的。" 杨伯达也笑着解释:"这块石头是玛瑙质地,属于宝石类范畴,还经过了两亿年前的火山喷发以及戈壁的风沙打磨。这块石头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竟磨出一张欧洲老妇人的脸,甚至连皱纹、老年斑都有,这真可谓是一个奇迹。" "那这块石头...值多少钱?"赵立云小心地问道,他心想只要别不值当初的150元就好。 专家们经过商议后,给出了一个让赵立云差点晕倒的数字——9600万元!这一数字是他当年购买价格的整整64万倍。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块石头,四年前只是以区区150元的价格从同事手中买来的。当时的150元,在1997年几乎相当于赵立云一个月工资的四分之一,也差不多是家里一个月的买菜钱。为此,他还遭到了家人的埋怨和责骂。 "你疯了吗?花150块钱买块破石头!"回忆起当时妻子的责问,赵立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时候的争吵,现在想来却格外值得珍惜。 其实,赵立云对石头的喜爱由来已久。早在大学时期,他就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在摄影领域颇有建树。他拍摄的很多作品中,有一部分就是专门为自己收藏的奇石所拍。但这块后来被命名为"岁月"的石头,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故事。 "岁月",这个名字并非偶然。当赵立云第一次细细端详这块从同事手中购得的石头时,那浑然天成的老妪面容令他惊叹不已。老人面上的每一道皱纹,每一处凹陷,都仿佛在诉说着时光流转的痕迹。这不正是岁月沧桑的最佳写照吗?于是,他给这块石头取名"岁月"。 拿到这块石头后,赵立云迫不及待地将摄像机的镜头对准它,细心调好灯光,为它拍下了许多照片。他将这些照片洗出来,寄给了几位奇石圈内的好友,邀请他们来欣赏这块不凡的石头。 "这块石头浑然天成,就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妇人。"一位朋友看后这样评价。尽管大家都被石头的神韵所折服,但当得知赵立云花了150元购买时,依然有人表示不理解。不过,有一位在圈内颇有话语权的朋友却坚定地表示:"这块石头的价值一定高于你所付出的。" 随着时间推移,"岁月"的名气在石头收藏圈中逐渐扩散开来。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希望一睹这块奇石的风采。甚至有全国各地的古董商人专程飞来银川,就为了购买"岁月"。有人愿意出两倍、五倍的价格,但赵立云始终不为所动。 "这块石头对我来说不只是财富,更是一种缘分。"赵立云常这样回应那些求购者。 究竟是什么让这块石头如此珍贵?除了那神似老妪的面容,专家们的鉴定揭示了它更深层次的价值。这块石头实际上是一块优质的玛瑙质地宝石,它是在两亿年前的火山喷发中形成,之后又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戈壁风沙打磨,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杨伯达这样评价"岁月","它创造了一个人类工艺无法复制的奇迹。" 2001年的鉴定结果公布后,"岁月"的声名更是远播海外。一位韩国奇石收藏家在得知"岁月"的价值后,惊叹道:"全韩国的奇石加起来也没它价值高!"当然,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专家们故意抬高价格,以提升国内奇石的整体价值。 面对这些争议和高达9600万元的估价,赵立云的态度始终如一:"我从未想过要出售'岁月',而且从来没有认为其市场价格应该是9600万元。我当时买它的初衷,正如我给它的命名一样,珍惜岁月,热爱岁月,岁月无价。" 后来,赵立云因工作调动搬到了北京,"岁月"自然也随他一同前往。在新的环境中,他继续他的奇石收藏之路。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收藏理念也在不断升华。

0 阅读:27
闻史忆今阁

闻史忆今阁

从历史角度审视当下,以全球视野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