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抵达一寺庙,映入眼帘的,是132名一丝不挂、且没了头颅的日军,为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5-19 16:53:44

1938年,日军抵达一寺庙,映入眼帘的,是132名一丝不挂、且没了头颅的日军,为首的指挥官既恐惧,又气愤:“从没见过如此凶狠的中国军队!” 1938 年,台儿庄战役激战正酣。莫德宏率领部队在外围奋勇拼杀,一路将一小队日军逼至一座寺庙内。走投无路的日军见势不妙,匆忙举起白旗,妄想以此保住性命。他们本以为,依照对中国军队的认知,投降便能逃过一劫。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面对的是对日军恨之入骨的莫德宏。莫德宏看着这群曾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侵略者,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在他眼中,日军狡诈无比,谁能保证这投降不是又一个阴谋?况且这些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死一百次都不足以偿还。 莫德宏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下令将这一百多名日军全部斩首,并让手下将尸体扔到寺庙外,以此震慑敌军。日军看到这一幕,吓得胆战心惊。而莫德宏此举,大快人心,展现出了他对日军的决绝态度 。 全面抗战爆发后,莫德宏心中一直憋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怒火。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时刻在他脑海中浮现,那是全体中国人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在此之前,日军的残暴行径早已传遍大江南北,所到之处,烧杀淫掠,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摧毁得满目疮痍。 莫德宏看着自己深爱的祖国遭受如此劫难,心中充满了痛苦与不甘。他痛恨日军的暴行,更恨自己不能早点为国家、为百姓多做些什么。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为死难的同胞报仇雪恨 。 数年前,莫德宏成功考入广西军官学校。刚踏入校园时,他就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在学校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军事知识,从战术战略到武器装备的运用,每一个细节他都认真钻研。每当他想起祖国正遭受日军的侵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的决心。 课堂上,他全神贯注地听教官讲解,不放过任何一个要点;课后,他反复练习各种军事技能,常常练到汗流浃背、精疲力竭。凭借着出色的学习能力和不懈的努力,他在一众学子中脱颖而出,为日后走上战场、保家卫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893 年,莫德宏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家中生活十分艰难,仅靠母亲和姐姐种菜勉强维持生计。但即便如此,莫德宏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却从未熄灭。当好不容易得到读书的机会时,他倍加珍惜。在学校里,他勤奋刻苦,每天早早起床读书,晚上常常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到深夜。 他展现出了极高的读书天赋,对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熟读于心。然而,他并非死读书之人,对于封建思想中的糟粕,他有着自己清晰的认知,能够明辨是非对错。他深知,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才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 信源: 《德重恩弘的抗日英雄莫德宏》 抗日战争纪念网

0 阅读:53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