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一86岁老人在儿子去世后,坚持住在孙女家中,要求孙女和儿媳赡养自己,为此不惜撬门入室、持刀威胁!政府上门协调,发现老人还有两个女儿,可两个女儿却都拒绝赡养老人,老人不仅不怪女儿,反而还赖上孙女一家为此在楼道里住了4个月!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年初,在上海一处普通小区,居民发现楼道里多出了一位年迈的老人,老人86岁,住在楼栋的过道中,靠着捡来的铺盖和邻居送来的食物维持生活,这一住就是四个多月,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也引发了社会关注。 老人名下户籍在江苏泰兴,几十年前随儿子定居上海,儿子生前是家中的主要依靠,但在六年前因癌症去世。 老人从那以后情绪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得固执、敏感,经常情绪失控,老伴早年去世,儿子离世后,老人把依靠转向了儿媳和孙女。 孙女徐女士家原本就不宽裕,她母亲,也就是老人的儿媳,为了给丈夫治病,早年卖掉了家中唯一的房子,如今无业,只能依靠徐女士维持生活。 徐女士已婚,有两个年幼的女儿,一家五口挤在一个小小的住所,生活压力非常大。 老人不顾这些,坚持要住在徐女士家里,多次试图闯入家中,每次都伴随着争执。 为了进入家门,老人曾用工具撬门,还在冲突中拿出菜刀挥舞,吓得邻居纷纷报警,徐女士的两个孩子因此不敢独自出门上学,家人整日提心吊胆。 警察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处理问题,出于安全考虑,小区安排了两位特保人员轮班守在老人附近,防止事态恶化,社区多次组织调解,试图让老人回老家生活。 经协调,老人被送回泰兴,由他的两个亲生女儿接手赡养,老人刚回去时,泰兴当地的居委会人员还做了登记,确认两位女儿经济条件稳定,均有能力照顾老人。 不过仅仅四天后,老人又出现在了上海,他一个人乘车辗转返回,不打招呼,也没带行李,孙女一家无奈,只得在老人回来的当天搬走,避免再次遭遇威胁。 老人找不到人,就继续住在原来的楼道里,居民们看着老人可怜,偶尔送点吃的,但始终不敢靠得太近。 徐女士一家在这期间报警超过二十次,社区也开了多次会议,试图协调老人回老家,但每次都无果。 老人在楼道里待着不走,有时夜里还会大声喊叫,有时则捣毁楼下居民的电瓶车,邻里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增加,大家既同情又无奈。 最让人费解的是,老人对两个女儿并无责怪之意,明明亲生女儿有义务赡养,生活条件也比徐女士家好许多,但老人始终不肯待在她们家里。 他曾提出让孙女出钱修缮他在泰兴的老房子,还要求儿媳每月给他生活费,法律上讲,儿媳并不负有赡养公婆的义务。 孙女也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需要承担责任,比如老人完全丧失生活能力,而老人身体状况虽然欠佳,但还能独立行动,反复长途往返便是明证。 民政部门也表示,他们能做的只有临时安置或协助联系家属,但无法强制女儿承担责任,老人的两个女儿始终不愿接手照顾,多次表示过去遭受老人偏心,从未感受到父爱,不愿意再为他付出。 最终,老人依旧滞留在原小区附近,仍住在楼道里,天气渐渐变热,社区为他提供了遮阳伞和一些生活用品,也在附近安排定点巡逻,但真正的归宿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这件事暴露出家庭关系破裂后赡养责任的模糊地带,法律规定明确,但情感上的撕裂远比文字更复杂,老人因儿子去世失去依靠,转而依赖没有义务的儿媳和孙女,导致整条家庭链条失衡。 亲生女儿的拒绝加剧了这一局面,而他对她们的不追责,更显出问题根源不只是物质缺失,也可能是多年积累的心结。 在城市楼道生活四个月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裂痕,也是社会养老难题的缩影,无论是政府、社区还是公众,对于类似事件的处理,或许还需更细致的制度配合与情感干预机制。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纵深新闻——儿子离世后上海86岁老人住在楼底过道近4个月,孙女:多次持刀威胁撬门入室
2025年,上海一86岁老人在儿子去世后,坚持住在孙女家中,要求孙女和儿媳赡养自
如梦菲记
2025-05-19 16:47:3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