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陕西一贫农贪图便宜,娶了小他10岁不要彩礼,离过婚且坐过牢的女干部,

如梦菲记 2025-05-19 10:47:06

1971年,陕西一贫农贪图便宜,娶了小他10岁不要彩礼,离过婚且坐过牢的女干部,8年后,他媳妇找回了原本的身份职位,贫农这才发现,自己真是走大运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1年春节刚过,陕西武功县传出一件新鲜事,村里那个光棍魏振德要娶媳妇了,媒人说,这个媳妇是个坐过牢的离婚女人,比魏振德小十岁,不要彩礼,村里人纷纷议论,说魏振德真是走了狗屎运。   魏振德今年四十八岁,家里穷得叮当响,屋里只剩下三间土坯房,炕上铺的是多年前捡来的破棉絮,妻子去世多年,留下个十岁的儿子。   这个家看起来破败不堪,魏振德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双手粗糙得像树皮,指甲缝里全是黑泥,他不识字,只会抽旱烟,但人老实本分,从不和人争执。   媒人带来的女人叫许燕吉,来自北京,说话带着些城里人的腔调,她穿着件灰布褂子,袖口上还有几块补丁,头发盘在脑后,看上去干净利索。   她一开口就说,自己坐过牢,离过婚,做不了农活,也不会做饭,村里的老汉们听说后都咂嘴,说这女人能嫁给魏振德,那是魏振德祖坟冒青烟了。   许燕吉的父亲是许地山,一个在北京城里颇有名气的作家,许燕吉年轻时曾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农业科研单位工作。   本来她的人生轨迹应该是顺风顺水的,可1958年,因为几句无心的话被打成右派,关进了监狱。   六年牢狱生活,让她失去了腹中孩子,也失去了婚姻,出狱时,丈夫早已递上离婚书,母亲也断绝了与她的来往。   许燕吉无家可归,便带着一身伤痛去了陕西,投奔在畜牧场当技术员的哥哥,哥哥家境也不好,只能勉强糊口。   邻居看她无依无靠,便劝她找个成分好的贫农嫁了,也算有个归宿,她冷静地思考了几天,决定听从建议,要求越穷越好,于是,她见到了魏振德。   两个人的婚事没有热闹的酒席,也没有吹吹打打,只有一炕土烧得滚烫,魏振德把许燕吉接回家后,许燕吉订下了三条规矩:各睡各的被窝,不干涉彼此生活,不问对方过去的事,魏振德虽不识字,但老实地点头同意。   从此,两人就这样过起了日子,魏振德依旧下地干活,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出门,晌午回家煮粥蒸馍,许燕吉不会干农活,每次做饭不是煮糊了就是烧焦了,魏振德二话不说,接过锅铲,让她去教儿子认字。   继子魏忠科起初对这个“后妈”很抗拒,每天放学回家,总是绕过许燕吉,眼睛也不敢看她,许燕吉心里明白,她拿出从北京带来的小人书,慢慢靠近孩子,魏忠科盯着那些画片,眼睛一眨不眨。   许燕吉趁机坐在他身边,一点一点地讲给他听,还从兜里掏出颗水果糖递给他,孩子迟疑地接过糖,喊了一声“妈”,许燕吉听完后,转身擦了擦眼角。   村里人逐渐发现,这个北京来的女人并不像传闻中那样刁蛮,她会帮着村妇们算工分,还能对账目,一本账簿捧在手里,几个来回就算清楚了。   晚上,她还在炕头上教村里的孩子念ABCD,拖拉机坏了,她也能捣鼓两下,让机器重新转起来,魏振德蹲在村头抽旱烟,听见乡亲们夸自己媳妇,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 1979年深秋,一个盖着红章的信封送到村里,信封里装的是许燕吉的平反通知书,她原本的身份被恢复,还被要求回南京农科院继续工作。   许燕吉捧着通知书,手抖个不停,眼泪啪嗒啪嗒掉下来,村里人纷纷议论,说这下魏振德的“福气”到头了,这女人肯定要回城,不会再待在这个穷乡僻壤。   魏振德坐在炕头上,低头抽着旱烟,不说一句话,他看着许燕吉收拾行李,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知道自己留不住她,也不能强求她。   谁都没想到,许燕吉没有独自离开,她四处奔走,为魏振德和继子办好了城里户口,把他们一同带回了南京。   魏振德到农科院当上了锅炉工,每天守着那几个铁家伙,烧水、添煤,忙得不亦乐乎,他觉得自己这辈子算是走了大运,从一个泥腿子农民变成了城市锅炉工。     2006年,魏振德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握着许燕吉的手说:“这辈子能住上洋楼,吃上荷包蛋,看过喷气飞机,真是够了。”他闭上眼睛,手却久久没有松开。   七年后,许燕吉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在遗言中说:“婚姻就像老魏纳的千层底布鞋,针脚歪斜却走得稳当。”     许燕吉的自传《我是落花生的女儿》里,记下了这段岁月,书中一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世事难料,有些运气,是用一辈子的真心换来的。”   如今,这段故事仍在村里流传,人们提起魏振德和许燕吉,总会感叹一句:“这魏老汉,真是捡了个宝。”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新京报——许地山女儿许燕吉:从国家干部到“铁窗女囚”

0 阅读:86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