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数人左手在上背手更难上周让大家做了一个肩关节活动度的小测试,很多朋友都

从蓉看健康 2025-05-19 10:04:08

为什么多数人左手在上背手更难 上周让大家做了一个肩关节活动度的小测试,很多朋友都是左侧胳膊在上时,双手够背更不容易合十在一起

如果大家没有过左侧肩关节受过外伤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PRI理论体系来解释这个现象。

 

【PRI是什么】

PRI(Postural Restoration Institute)是一套以身体不对称性、功能模式为基础的物理治疗和姿势矫正理论体系。PRI认为人体由于解剖、生理和习惯性运动模式,天然存在着左右不对称,并且这种不对称会影响运动表现、呼吸模式以及各种关节活动度。

 

【PRI的核心观点】

01.人体天然偏向:

绝大多数人(尤其惯用右利手、右脚)骨盆更易向右前方旋转,形成骨盆右移、脊柱向左旋,胸廓向右旋的整体体态。

这被称为“典型左AIC(Anterior Interior Chain)+右BC(Brachial Chain)+左TMCC(Temporal Mandibular Cervical Chain)模式”。

02.呼吸与姿势交互

右膈肌相对较强、活跃,左膈肌较弱,这导致胸廓和肩带稳定与扩展能力两侧不对称。

 

【为什么左侧肩关节活动度往往比右侧更受限?】

01. 模式化代偿导致左侧肩胛骨位置处于“前倾、外展、上抬”

由于骨盆/胸廓全身链的逆向代偿,左侧肩胛骨更易处于前倾、外展、上抬的位置。

这样会导致左盂肱关节的运动空间变窄(比如外展、屈曲等范围受限),相关软组织、肌肉更紧张。

反观右侧胸廓更扩张、肩带更易后缩/下沉,因而右臂通常活动度更好。

02. 呼吸动力学与胸廓形态改变

右膈肌更有力,人体在呼吸和稳定身体时更多靠右膈肌、右腹外斜肌与左腹内斜肌代偿协作。

左侧胸廓更易塌陷、收缩,左肩胛骨活动度受到胸廓活动受限的牵制。

 

03. 功能性神经-肌肉激活模式

PRI强调神经-肌肉控制模式,“左AIC+右BC”导致右上肢优先参与推、拉、举等活动,而左侧肌群更多被用于稳定和协同,久而久之影响左右臂的活动表现。

左前锯肌、左菱形肌、左下斜方肌长期过度牵拉或紧张,进而减少肩胛骨前屈和外展的自由度。

 

04. 骨盆和脊柱的不对称迁移影响上肢链

右移骨盆带动脊柱向左侧弯,促使左侧肩胛骨更难获得理想的“稳定+灵活”平衡点。

 

总结一下——

左肩活动受限并非真正的“解剖缺陷”,而是由全身整体的不对称稳定与代偿运动模式——PR模式——引发的功能性限制。

PRI矫正时会着重恢复左侧骨盆及躯干、肩带的平衡激活能力。

 

如果人体是一座“偏右倾斜的大楼”,骨盆和胸廓的不对称让左侧肩膀像“卡在夹缝里”,活动空间受限;而右侧肩膀相对“空间更大”,活动自如。

 

也就是说,依据PRI的不对称性理论,日常重力线、功能链和呼吸模式使左侧肩胛骨易处于外展、上提与不利位势,胸廓扩张度减少,相关肌群紧张,综合导致左肩活动度比右侧更易受限。肩关节康复健闻登顶计划

0 阅读:21
从蓉看健康

从蓉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