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2月,石友信召集会议,要给哥哥石友三报仇,讨伐高树勋。这时,一个军官

时说历史 2025-05-18 09:16:03

1940年12月,石友信召集会议,要给哥哥石友三报仇,讨伐高树勋。这时,一个军官走来,对着石友信的脑袋就是一枪。

一年前,蒋介石为了拉拢石友三,防止其率部投日,委任他为察哈尔省主席、39集团军总司令。

39集团军辖两个军,一个是石友三兼任军长的69军,这是他的基本部队,另一个是高树勋任军长的新八军。

石友三、高树勋都是西北军出身,两人早年还义结金兰,但这对结义兄弟,矛盾却是愈演愈烈,其主要原因是,石友三反复无常,在日伪的策反下,有了投敌的想法,而高树勋则是坚决的主战派。

到了1940年秋,石友三通过投日的伪方面军司令张岚峰(原西北军将领)牵线,派弟弟石友信作为全权代表,和日军师团长佐佐木会面,双方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协定”。协定签订后,日军对69军“网开一面”,盯着新八军打,搞得高树勋对石友三很是愤怒。

石友三之所以没有马上投敌,是因为嫌日伪开出的“价码”不够,双方正处在讨价还价阶段。重庆的老蒋得知石友三的所为后,密电第一战区长官卫立煌,让其联络高树勋等人,对石友三实行“制裁”。

11月下旬,石友信第三次去见佐佐木,回来后对石友三说:“大哥,佐佐木说了,只要咱们愿意配合,让你当个方面军司令。”

石友三不满的说:“我当师长时,张岚峰那小子不过是个营长,过去后和他平起平坐,这个人我可丢不起,你下次再去见佐佐木时,就说除非把华北治安军司令这个位子给我。”

石友信说:“我估计问题不大,不过现在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高树勋最近总跟我们唱反调,到时候投靠日本人,新八军肯定不会参与,万一闹出不愉快怎么办?”

石友三说:“明天你带一个团去新八军的防区转转,观察一下情况。”

石友信说:“高树勋手里握着三个师,真要撕破脸,咱们未必讨得了好,得想个万全之策。”

石友三说:“大不了带着总部和69军单独行动,等将来有机会再逼高树勋就范。”

除了石友三、石友信兄弟,69军的其他主要军官,都不愿意投敌,因此内部暗潮涌动。在69军中,除了石友信,政治部主任臧伯风、总参议毕广垣是石友三最信任的两人,但这两人却对石友三的投敌之举很不满。

臧伯风是黄埔生,重庆派到69军的“棋子”,此人城府很深,表面对石友三唯唯诺诺,一副顺从的样子,实则暗中不断将情报密报给重庆。

毕广垣和石友三关系特殊,石友三的父亲早年在毕家赶大车,石友三小时候常在毕家玩,和毕广垣这个“少爷”成了好友。石友三发迹后,将毕广垣召到军中,委以重任。但石友三为人残暴,猜忌心重,有几次险些将毕广垣杀掉。

毕广垣跟着石友三这个“混世魔王”,整日战战兢兢,不知道哪天掉脑袋,在臧伯风到了69军后,两人很快“绑”在一起,结成了对付石友三、石友信兄弟的“盟友”。

臧伯风在收到卫立煌“相机除掉”石友三的密令后,带着毕广垣悄悄去见同样收到密令的高数勋,三人商议后,决定由高数勋负责除掉石友三,石友三死后,总部和69军的控制权,由臧伯风、毕广垣掌握,并解决掉石友信等人。

如何让石友三“主动”到新八军的驻地呢,高树勋想了想,说:“找孙良诚,石友三和他关系很好,只要孙良诚出面,石友三定会放松警惕,但咱们得给他个非来不可的理由。”

臧伯风说:”就说新八军防守压力太大,想让一部分防区给69军,让石友三过来面谈。”

几天后,孙良诚、石友三来到了新八军军部驻地,被高树勋迎进了会客厅。

高树勋和孙良诚、石友三聊了没有几分钟,一个勤务兵突然闯入说:“报告军座,太太打来电话,说有事情相告。”

高树勋借机起身,边走向众人致歉。高树勋走了不一会,十几个卫兵闯入,将石友三按倒在地。

石友三挣扎着嘶吼:“孙良诚,我真不该轻信你。”

其实孙良诚也是这时才明白过来,他瘫坐在椅子上,脸色煞白的说:“老弟,我真是一无所知啊。”

当夜,黄河岸边,石友三被高树勋派人活埋,这个动辄活埋人的“混世魔王”,终于也尝到了被埋的滋味。

石友三被杀后,石友信调集所部人马,气势汹汹的要去攻打高树勋。臧伯风、毕广垣派人给石友信传话,说:“既然要给石总司令报仇,那就把大家都召集起来开会商议行动方案。”

石友信一听,认为有道理,便带着一团人赶到了69军军部的村子,臧伯风对石友信说:“你带这么多人,难免让大家误会,让暂驻扎在村外吧。”

石友信没有多想,让手下出村。在当晚的会议上,石友信双眼通红,大声吼道:“今日召集诸位,就是要商议出兵讨伐高树勋,为我兄长报仇雪恨!”

在场的军官们交头接耳,一片嗡嗡声。臧伯风使了个颜色,一个军官走到了石友信身后,对着他的脑袋就是一枪。

看着倒地身死的石友信,会场一片哗然,臧伯风站起来拿着卫立煌的密电,高声宣读起来。众人一听,也都不再作声,毕竟没几个人,是真心想跟着石友三、石友信兄弟投敌的。

随着石友三、石友信兄弟之死,69军的投敌危机被化解。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