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5年,管仲被五花大绑地捆在柱子上,齐桓公手持弓箭趾高气昂地喝道:“寡人

江樵品史 2025-05-17 16:57:10

公元前685年,管仲被五花大绑地捆在柱子上,齐桓公手持弓箭趾高气昂地喝道:“寡人今天要报白水之滨的一箭之仇。”

齐桓公死后,齐国再也没能重新问鼎春秋五霸之首。因为大概是当时的齐国有一位能臣,管仲。

管仲和齐桓公之间是有仇的,管仲为了自己当时效忠的人差点杀了齐桓公。

在没有当上齐国君主的时候,齐桓公叫做公子小白。齐僖公死后,公子小白的同胞兄弟诸儿成为了齐襄王。

管仲辅佐的是小白的另一个兄弟,公子纠。而公子小白身边有鲍叔公。

齐襄公十二年,齐国发生了内乱,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带着自己的心腹纷纷赶回齐国争夺王位。

公子小白的速度领先一步,管仲怕他会抢先登上王位,就自请带领三十人追击。

一群人驾车追到即墨附近,发现了公子小白的车队,为了永绝后患,管仲一不做二不休,拿起弓箭射向公子小白的马车。

事后,管仲亲自检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中箭身亡,就离去了。

实际上,那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铜制衣扣上,公子小白咬破舌头,假装吐血死亡,才得以逃脱。

后来公子小白顺利登基,成为了齐桓公。

新主登基,齐国内百废待兴,齐桓公急缺能臣辅佐,就找来鲍叔公商议,鲍叔公提议齐桓公去请管仲回来。

当时的管仲和公子纠在鲁国的庇佑下,鲁庄公得知齐国新君登位非常生气,就准备强行用武力干涉齐国的内政。

此战鲁国大败,齐国趁机向鲁国提要求,一是杀了公子纠,二是把管仲送过来。

鲁国认为齐国索要管仲一定是看中了他的能力,就准备先将管仲杀了,再送回去。鲍叔公一听立马不干了,你送回来一个死人,齐国还咋用?

于是就给齐桓公出主意,让他表现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的样子,一定要活剥了管仲。

管仲就这样被五花大绑的送回齐国。

其实,齐桓公一开始不想用管仲,他感觉管仲拿箭射自己,肯定不会尽心辅佐的。鲍叔公却说:“管仲此举,是忠于自己的君主,将来您成了他的君主,他也会如此忠心于您。”

齐桓公听从了鲍叔公的话,管仲被送回来的时候,沐浴更衣,亲自迎接,两人畅谈很多天,管仲也成了齐桓公最信任的人。

可见,齐桓公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君主,他听取鲍叔公的意见,得到了管仲,很多事情听从管仲的意见,完成了齐国霸业,但是晚年身边没有两位的辅佐,和三个奸佞之臣厮混,落得饿死的下场。

鲍叔公和管仲虽然辅佐两个人,还是政治敌人,但是两人之间的友谊着实令人羡慕,管鲍之交,说的就是他俩。

鲍叔公能够真心向齐桓公举荐管仲,说明他懂得管仲的才华,能力,就像是千里马和伯乐一样。

两人早在年轻的时候就一起做过生意,不过当时的大部分利润都被管仲拿走,因此外人会说管仲是一个贪财忘义之人。

但是鲍叔公不这么觉得,管仲拿钱不是因为贪财,而是因为家里穷,还有一个老母亲要赡养,他一开始投资就是为了帮助管仲摆脱贫困。

鲍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

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王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齐国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正是因为齐桓公胸怀宽广,为了国家放弃私人恩怨,这样管仲才会忠心辅佐,也是因为鲍叔牙对于管仲这个对手的欣赏,才让管仲有机会在齐国施展才华。

0 阅读:49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