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主持人帕基尔在节目中发表了一番惊人言论,她要求中国人为称呼印度人“阿三”而道歉!帕基尔觉得这个词是对印度人的恶意贬低,可中国网友大多觉得这就是个中性调侃,没什么贬义。两边的认知为啥差这么大呢?这还得从历史和文化里找答案。
“阿三” 这称呼,最早能追溯到清末民初,那时候上海有不少印度巡捕,他们大多裹着红头巾,老百姓就顺口喊他们 “红头阿三”,为啥叫 “阿三” 呢?一种说法是印度人喜欢说 “I say”,发音像 “阿三”;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们在租界里地位排在英法之后,是 “第三等”,不管咋说,这称呼打根儿上就带着殖民时代的印记,印度人听着刺耳也不奇怪。
可到了现在,中国网友用 “阿三” 可没啥坏心眼,就像咱们平时喊 “战斗民族” 调侃俄罗斯,叫 “山姆大叔” 指代美国,都是图个顺口,你看抖音上那些调侃印度的视频,播放量动不动就上百万,评论区里全是 “阿三又开挂了”“咖喱味英语”,大家就是图个乐呵,真没想着侮辱谁。
但印度人可不这么看,印度独立后,一直憋着股劲儿要摆脱殖民阴影,对这种带历史包袱的称呼特别敏感,就拿 2024 年来说,印度外交部就因为英国媒体用 “咖喱” 调侃印度文化,专门召见了英国大使。
两边认知差这么大,还有个关键原因:信息不对等,中国网友接触印度,大多是通过搞笑视频、新闻里的奇闻趣事,像 “摩托车叠罗汉”“恒河洗澡” 这些,难免形成刻板印象。
可印度人呢,总觉得自己是 “世界大国”,被人这么调侃心里肯定不舒服,就像印度媒体报道中国时,老爱用 “落后”“污染” 这些词,咱们看着也来气不是?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自己也有类似的情况,他们管巴基斯坦叫 “巴铁”(虽然是贬义),喊尼泊尔 “山地人”,这些称呼在咱们看来也挺刺耳,可印度人觉得这是 “正常调侃”,没啥大不了,这就叫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不过话说回来,语言这东西是会变的,“阿三” 现在在中国年轻人嘴里,早就没了当年的恶意,更多是一种轻松的调侃,用着用着就成了中性词。
印度要是真想让中国网友改称呼,与其隔空喊话,不如多拍拍高质量的文化输出,让大家看到印度的另一面。
最后还得说一句,文化交流嘛,互相理解最重要,中国网友以后调侃归调侃,也得注意别踩了人家的雷区;印度朋友呢,也别太玻璃心,多看看咱们对印度电影、瑜伽的喜爱。
毕竟,一句称呼代表不了什么,真正的尊重还得看实实在在的交流和合作,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大家都敞亮着点,这世界不就和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