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回应被阿维塔索赔千万阿维塔风阻问题还没结束,我特意问了下汽车测试行业的一名专家,他告诉了我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首先,争论自测和车企送检差异问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车企盖章报告。
你可能说,我眼见为实,有视频为证还不算?
还真有可能的。因为像风阻测试这种,会涉及到多台设备、多个传感器,而这些设备都是需要有国家资质的计量单位计量合格后才合规合法。
你可能会说,检测中心还会犯这种错误?还真会。因为设备太多了,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设备计量超期难以排除。而且计量超期不代表设备故障,你都感知不到的,所以容易疏忽。
所以在出具报告的时候,一个关键确认环节是确认设备的计量有效性。我就遇到过,因为其中一台设备计量超期,领导不愿意签字的情况。
再说说测试数据的差异性,比如0.21到0.217,这里的0.07差距合理吗?
从宣传角度,当然是不合理的。按道理,是多少就是多少。
但在从业者看来,这不算啥。
一来,所有测试车辆并不可能做到100%对版。这也是为啥汽车上有各种公差配合,目的就是控制差异在一定范围内。但同时也说明,100%对版的车是没有的。这可不是造假,这是全行业再正常不过的逻辑。
所以不难推测,因为钣金间隙面差的匹配,因为地板平整度的差异,因为进气格栅尺寸的微小差异等,是有可能造车数据差异的。这也是为啥,车企会强调——本测试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而且真要较真,随便拆一台车,各种配件测下来。你会非常震惊,很多都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严重一些的,供某车企的副驾气囊点爆测试,测试中,一半得概率扶手箱会打开(扶手箱打开会对副驾造成伤害、挤压逃生空间),但最后这测试也就不了了之了,也没影响这车上市。
轻微的,某些产品送检时,原本要求耐久10万次才合格,最后做了9.8万次,你说给不给过?一开始肯定是不愿意的,但车企是金主爸爸,而且生命末期的2000次,谁说得准就一定是质量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