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武术家万籁声在上海与德国拳击家克利比武,克利对万籁声说:“你这么瘦,

玲珑说历史 2025-05-17 07:57:32

1930年,武术家万籁声在上海与德国拳击家克利比武,克利对万籁声说:“你这么瘦,恐怕连我一拳都接不住!”而万籁声却说:“咱们擂台上见”,就在上台之时,万籁声提了一个条件。 1930年的上海,不是个太平地儿。列强租界横行,外国人耀武扬威,国人心里憋着一股火。那时候,武术不光是打架的玩意儿,更是民族自信的支柱。这场比武,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炸开了锅。万籁声,湖北武昌人,1903年生的,家里条件不错,爹是清末民初的军事将领万廷献,留过洋,当过陆军少将。受这影响,万籁声13岁跟着爹到了北京,进了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学成后还留校教书。可他不满足于书斋生活,偏偏迷上了武术。 万籁声从小就不是壮汉,身子瘦弱,可脑子活,动作快。他拜了好几位武术名家当师傅,像赵鑫洲、杜心五这些人,教了他不少真功夫。他最拿手的,是自然门武术。这门功夫不靠蛮力,讲究以柔克刚,用巧劲儿和灵活的身法收拾对手。跟他这瘦削但敏捷的身板,简直是绝配。1928年,他在南京国术考试里大放异彩,25岁就当上了两广国术馆馆长,还得了个少将军衔。到了1930年,他被请到上海搞武术交流活动,正好撞上了德国拳击手克利。 克利这人,资料不多,但能猜出个大概。他是欧洲拳击界的代表,拳头硬,速度快,估计块头也不小。那年头,西方拳击已经很成熟了,克利跑来上海,多半是想显摆显摆,顺便踩一踩中国武术。他对东方功夫没啥敬意,觉得就是花拳绣腿。结果一见面,他就挑衅万籁声,说他瘦得跟竹竿似的,扛不住一拳。这话听着刺耳,不光是冲着万籁声去的,也是对中国武术的瞧不起。可万籁声没跟他吵,直接甩了一句“擂台上见”,硬气得很。 这场比武咋来的呢?1930年的上海,外国人多,各种挑战赛也多。克利可能是听说了中国武术的名头,想来试试深浅,或者就是单纯想扬名。万籁声这边,估计不是主动找茬,毕竟那时候武术家常被推出来捍卫民族脸面。克利的挑衅,正好点燃了国人的火气,这场比武一下子就成了中西文化的硬碰硬。 比武前最抓眼球的,是万籁声提的那个条件。具体是啥,历史没写清楚,但从自然门的路子和万籁声的性格看,八成跟规则有关。他可能要求限制某些拳击招式,或者定个短时间比赛,逼克利跟他拼技巧,而不是靠体力硬砸。这么一来,克利那体格优势就没那么好使了。万籁声这一招,够聪明,直接把主动权拽到自己手里。克利估计心里也有点发虚,本来仗着块头大想碾压,现在得动脑子了。 比赛过程没啥详细记载,但结果很明白——万籁声赢了。咋赢的呢?自然门功夫讲究四两拨千斤,他肯定没跟克利硬碰硬,多半是靠灵活身法躲开重拳,再用巧劲儿找机会收拾对手。这胜的不光是技术,也是对西方拳击“力量为王”思路的一次打脸。那时候的观众,估计都看嗨了。一个瘦弱的中国人,把外国大力士干翻,这不就是给全国人民提了口气吗? 这场比武在1930年的上海,绝对是大新闻。报纸上肯定炒得热火朝天,老百姓街头巷尾也传得沸沸扬扬。对普通人来说,这是扬眉吐气的一仗,证明中国武术不是摆设,能真打实干。对武术圈子来说,万籁声这仗打出了名堂,自然门的名气也跟着涨。更关键的是,外国人从这事儿开始,不敢随便小瞧中国功夫了。 万籁声后来咋样了?他没停下脚步,在武术界越混越大,收了不少徒弟,还写了书,把自然门的精髓传下去。晚年他定居福州,活到89岁,一辈子都扑在武术上。克利呢,估计没脸待下去,回德国了,下落没人知道。这场比武,就这么成了中国武术史上的一个亮点,到现在还有人提。 这事儿有啥意义?武术不只是打架,它背后有文化,有精神。万籁声用拳头证明了中国功夫的厉害,也给民族尊严撑了腰。那年代,国人被外人压得喘不过气,他这场胜利,就像一针强心剂,让大家看到希望。现在咱不用上擂台跟洋人干了,可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还是得有。面对啥挑战,都得靠脑子和实力去拼,这才是万籁声留给咱们的真东西。 再说回那个条件,虽然没明写,但它肯定是这场比武的转折点。万籁声不是愣头青,他提条件不是瞎闹,而是算好了怎么赢。这也说明,中国武术不光是动手,还得动脑。比武背后,是中西文化的较量,是国人憋着的那口气。万籁声赢了,不光为自己争气,也为中国武术争了口气。 这场比武放到今天看,还是挺带劲儿的。1930年的上海,乱归乱,可也有这种让人热血的事儿。它提醒咱们,实力和智慧加一块儿,才能站得住脚。那时候的国人,靠着这股精神挺过来了。现在条件好了,这精神也不能丢。不管啥时候,面对外来的压力,都得硬气点,像万籁声那样,敢说“擂台上见”,还得有赢的本事。

0 阅读:1145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01

用户12xxx01

1
2025-05-17 22:43

好像说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