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击日寇侵略的几大战役及历史贡献一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不忘先烈,珍惜和平 湖南作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经历了多场惨烈而关键的战役,这些战役不仅重创日军,更成为全国抗战精神的象征。 1. 长沙会战(1939-1944年)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之一,共分为四次,前三次以中国军队胜利告终,第四次因指挥失误而失利。 -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薛岳将军采用“天炉战法”,诱敌深入后反包围,歼灭日军2万余人,成功击退日军进攻。 -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日军再次集结12万兵力,中国军队通过围魏救赵战术切断日军补给线,歼敌5万人,自身伤亡仅1.7万。 -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薛岳再次运用“天炉战法”,将日军引入长沙城后合围,歼灭日军主力,迫使日军溃退。 - 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6月):日军集结36万人猛攻长沙,中国军队因指挥失当战败,长沙陷落。 意义:三次胜利极大鼓舞了全国士气,三次会战共歼灭日军11万人,被称为“日军最不愿回忆的城市”。 2.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12月) 日军为打通西南通道,以3万兵力围攻常德。中国守军第57师仅9000人拼死抵抗,弹尽粮绝后展开白刃战,最终在援军配合下收复常德。此战毙伤日军1万余人,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特点:守军以“宁可战死,决不投降”的精神,展现了顽强的战斗意志。 3. 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8月) 中国军队第10军方先觉部1.76万人死守衡阳47天,抗击日军11万兵力,毙伤日军4.8万余人,创下抗战史上敌我伤亡比例最佳纪录(1:3)。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中高度评价守军英勇,衡阳也因此被授予“中国抗战纪念城”称号。 惨烈程度:日军使用毒气弹,中国守军多次与敌肉搏,最终因孤立无援城陷,但重创日军士气,导致东条英机内阁倒台。 4. 湘西会战(雪峰山战役,1945年4月-6月) 作为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中日双方在湘西雪峰山地区展开决战。中国军队以20万兵力对抗日军8万余人,最终歼灭日军近3万人,彻底粉碎日军攻占芷江机场的企图。 - 关键战役:龙潭战役中,中国军队激战28天,夺回战略要地“英雄山”,歼敌3500余人,成为会战转折点。 历史意义:此役后日军全面溃退,两个月后日本在芷江洽降,标志着中国战场反攻的胜利。 5. 湘西芷江受降(1945年8月) 湘西会战胜利后,芷江成为日本投降的洽降地。1945年8月21日,日军代表今井武夫在此递交兵力部署图并接受投降备忘录,芷江因此被称为“胜利之城”,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象征。 湖南的抗战史是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缩影,从长沙会战的“天炉战法”到湘西会战的最后一击,这些战役不仅延缓了日军侵华步伐,更以惨烈牺牲换来了战略反攻的契机。湖南战场歼灭日军超过20万人,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中国强大了,但是历史屈侮是一面镜子,世界并不安宁,时刻准备着反击任何敌人来犯!
抗战时一天拂晓,桂军团长巢威发现一股日军在高地上睡觉,敌人以为国军早已溃退,巢威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