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远赴苏联,离开前特意叮嘱李克农:等我一离开北京,你须把一人给我

菜哥说剧 2025-05-16 15:59:02
1949年毛主席远赴苏联,离开前特意叮嘱李克农:等我一离开北京,你须把一人给我秘密抓起来,以防万一! 1949年深秋的北京城笼罩在初冬的寒意里,中南海丰泽园的警卫员攥着刚收到的绝密电报一路小跑。 这份标注着"毛泽东定于12月1日访苏0409"的加密电报,让整个中央保卫系统瞬间绷紧了神经——就在两小时前,中央才正式宣布毛主席即将访问苏联的消息。 公安部第一副部长杨奇清盯着电报末尾的"0409"代号,后脖颈冒出细密汗珠。 这个神秘代号显然指向潜伏在暗处的危险分子。当天夜里,中南海的灯光亮到凌晨,毛主席亲自拍板要求:"必须在我回来前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老侦查员曹纯之带着二十多个精干人员展开地毯式排查。 他们首先把目光投向北京城里的银行邮局,可翻遍所有外汇兑付记录都没发现异常。就在众人发愁时,杨奇清突然拍桌子:"查天津!反动派不敢在京城眼皮底下活动!" 这个判断成了破案的关键,天津黑龙江路银行里,侦查员翻出张香港汇来的兑付单。 单据上盖着"北京新侨贸易公司"公章,还有个叫计采南的女人私章。 更可疑的是,这笔1500港币的汇款后头还跟着笔2500元的待取款项。 这数目和截获的"第二批接济之款港币2500元"情报完全对得上。 曹纯之当即安排侦查员冯铁雄打入新桥贸易公司,这位新上任的"交际秘书"很快就从公司档案里翻出计采南的账户信息。 顺着这条线往下摸,发现公司大股东李超山和计采南关系暧昧。第二天曹纯之扮成货栈老板去李府做客,三杯酒下肚套出重要消息——计采南第二天要和弟弟计旭在萃华楼吃饭。 公安部的档案库里,《国民党军警宪特花名册》被翻得哗哗响。 当"计兆祥"这个名字跳出来时,老侦查员们眼睛都亮了。狱中关押的老特务指认照片时直拍大腿:"就是他!特警训练班结业时还拿过爆破奖!" 南池子九道湾那个不起眼的小院里,计兆祥正过着表面平静的生活。 侦查员扮成查电表的挨家挨户敲门,发现他家用电量比邻居多出三倍。更蹊跷的是,每当深更半夜敌台发报时,计家窗户总会闪过奇怪的光亮。 为了不打草惊蛇,李克农拍板暂缓抓捕。 两个多月里,侦查员们轮班盯梢,把计兆祥接触的人摸了个底朝天。原来这特务不仅藏着电台,还偷偷囤积炸药,就等着毛主席返程时在铁路上搞破坏。 1950年2月26日,北京城飘着细雪。 公安部突然收网,在计家天花板夹层里起获美制电台,抽屉里搜出密码本和炸药配方。 这个化名计旭的特务头子,真实身份是国民党保密局北平站少校组长,手里捏着三个不同身份的伪造证件。 后来在审讯室里,计兆祥交代得挺痛快。他原本计划在毛主席专列经过河北境内时实施爆炸,没想到从香港汇来的活动经费早就被盯上了。 公安人员顺藤摸瓜,把潜伏在京津两地的特务网络连根拔起,总共逮了十来个同伙。 这场暗战虽没见血,却比真刀真枪更凶险。 当年参与办案的老同志回忆,结案后杨奇清副部长三天三夜没合眼,带着人把毛主席返京路线查了八遍。直到专列平安开进前门火车站,公安部大楼才响起久违的笑声。 要说最戏剧性的,还得数计兆祥的落网经过。 那天公安破门而入时,他正戴着耳机抄收台北来电,桌上还摆着没吃完的炸酱面。 后来公审大会上,这个曾经风光的情报少校被判了死刑,连同他那台宝贝电台一起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如今走过南池子九道湾的老胡同,晒太阳的大爷还能跟你唠几句当年的故事。 灰墙青瓦间仿佛还回荡着六十年前那场没有硝烟的较量,提醒着人们太平日子来得有多不容易。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菜哥说剧

菜哥说剧

菜哥说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