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东风-31导弹设计师郭万钧,泄露我国绝密情报被判死刑。他之所以会暴露,是因为妻子在买菜时,将一张美元夹在了人民币中... 郭万钧出生于1942年,是典型的“天之骄子”,他从小聪颖过人,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 大学期间,他表现极为出色,是少有的能在理论与实践间游刃有余的学生。 毕业后,他被选拔进入国家级重点军工单位,从事战略导弹的设计工作。 进入军工系统后,郭万钧很快脱颖而出。 90年代初,他被调入“东风-31”战略导弹的设计团队,这是一项国家重点项目,关乎国防安全的核心工程。 郭的专业背景和技术能力,使他成为了项目中负责结构整合与弹头控制的关键一员。他 不仅掌握了导弹的核心技术参数,还参与了多项实弹试验的数据分析与调整。 在世人眼中,郭万钧拥有令人羡慕的职业、稳定的收入、良好的家庭,是典型的“事业有成”者。 但他内心却渐渐滋长出一种不满:他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换来应有的“物质回报”。 在军工系统中,虽然收入不低,却远不能与当时逐渐兴起的商界相比。 之后不久,郭万钧在一次家庭聚会上,遇到了“远房亲戚”沃维汉。 这位号称在东南亚做进出口生意的中年男子,举止得体,谈吐不凡,很快与郭家人打成一片。 在一次饭局中,沃维汉向郭透露,自己手上有一批“有价而无市”的技术买家,尤其对两岸军事信息极感兴趣,如果郭能提供“一些行业信息”,对方愿意支付高额报酬。 起初,郭万钧并未当真。但当沃维汉在一次“试探性交易”中,轻易拿出一万美元酬劳,仅换取几条导弹零部件的生产编号与测试条件时,郭动摇了。 “干我们这一行的,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么多。”郭后来在审讯中说。 他明知对方身份可疑,但还是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对自己说:“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数据,不是什么核心机密。” 可他明白,这只是心理防线崩溃的开始。 沃维汉本质上是受台湾情报机关指派潜入大陆的间谍,他对郭的背景进行了长期观察与诱导,直到确定他有“经济焦虑”与“被低估感”后,才主动接近。 从90年代到21世纪初,郭万钧共向沃维汉提供了7项绝密军事情报,其中包括东风-31的弹头控制参数、推进结构模型、发射流程以及预警机制等关键内容。 台湾情报机关甚至一度主动介入,为沃维汉提供资金,用以窃取更多资料。 每一次交易,郭都能收到数千至数万美元的报酬,他的生活开始悄然改变:家中装修豪华,妻子频繁购买进口商品,孩子也转入高端私立学校。 可是一张不小心混入菜钱的百元美元钞票,却成为了揭穿一切的源头。 2005年初,郭万钧的妻子如往常一样,到小区附近的菜市场买菜。 付款时,店主从她递出的钞票中,惊讶地发现一张百元美元混在人民币里。 店主报了警,警方初步调查后怀疑该家庭有非法外汇交易嫌疑,案件很快转交给国家安全机关。 国家安全人员对郭万钧一家进行了秘密监控,并发现他在多次上班前,频繁前往单位打印室、资料室等地点,行为诡异。 在深入追查中,调查员发现郭接触过多项涉密材料,而他的电脑中竟留有多份机密文档的影像记录。 与此同时,沃维汉的行踪也引起了国家安全部门的注意,最终,在一次秘密会面中,两人同时被捕。 审讯过程中,郭万钧最初矢口否认,但在大量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深陷情报交易泥潭多年,泄露的内容不仅广泛,还极具破坏性。 一名参与办案的国家安全人员坦言:“他泄露的任何一项内容,都足以改变地区战略格局。”最终两人都被判处了死刑。 郭万钧案被列为当年“国家重点间谍案例”之一,中央军委、国防部及国家安全部高度重视,并以此为鉴加强了对涉密人员的思想教育与安全审查。 再高的技术、再多的财富、再光鲜的履历,一旦背离了信仰和底线,便不过是浮沙一捧。 郭万钧曾是国家的骄傲,最终却成为国家的教训。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郭万钧
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印度S-400防空导弹是被HD-1A导弹命中的,另一种说法
【1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