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四川一农妇正在门前洗衣服,一位老伯向她讨水喝。她好心去进屋取水,不料,老伯急忙跟上前去,突然脸色大变,指着墙壁,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1984年夏天发生在四川彭州的故事至今仍被当地人津津乐道。 那天晌午头太阳毒得很,住在土坯房里的张桂花正蹲在门口搓衣裳。 有个满头大汗的老汉过来讨水喝,张桂花撂下棒槌就往屋里走。 谁成想这老伯跟在后头进了屋,两眼直勾勾盯着土墙不挪窝。 墙上挂着的铜镜早被油烟熏得发乌,可中间那两条盘龙还支棱着爪子。 老伯盯着镜子腿直打哆嗦,话都说不利索了。 后来才知道这位是彭州文物局的专家,见着宝贝比见着亲儿子还亲。 铜镜上明晃晃刻着"大顺三年"四个篆字,这在行家眼里可是开了光的物件。 老专家掰着指头给张桂花算年份,大顺是明末张献忠的年号,算下来是1646年铸的。 这么个老物件搁在农家当摆设,就跟拿金饭碗讨饭似的。 要说这张桂花也是个明白人,祖上传下来的东西捂了百十年,冷不丁说捐就捐心里头跟刀绞似的。 可架不住文物局的人三天两头来劝,说什么"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 最后这面铜镜还是坐着红绸子包的小木箱进了博物馆。 如今在三峡博物馆三楼摆着的双龙铜镜,玻璃罩子擦得锃亮。 标签上写着"国家二级文物",底下小字特意注着"1984年张桂花女士捐赠"。 来看展的老百姓都说这镜子照人照得清楚,照历史照得更明白。 前两年彭州电视台做《老物件新故事》专题,记者扛着机器找到张桂花家。 老太太坐在竹椅上摇蒲扇,说起当年捐镜子的事直摆手:"当时心疼得慌,现在想想值当"。 她大孙子去年结婚,小两口还专门去博物馆跟祖传的铜镜合了影。 文物局那位老专家退休后在老年大学教收藏课,逢人就讲铜镜的故事。 去年重阳节博物馆搞活动,八十三岁的张桂花被请去当嘉宾。 老人摸着展柜玻璃直念叨:"老伙计你享福喽,可比在我家灶台上体面"。 信息来源: 重庆三峡博物馆官网《馆藏精品·明代双龙铜镜》 《华西都市报》"镇馆之宝背后的暖心故事"专题报道 彭州电视台《老物件新故事》纪录片
1984年,四川一农妇正在门前洗衣服,一位老伯向她讨水喝。她好心去进屋取水,不料
海诚看趣事
2025-05-16 10:33: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