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第一次谈到乌克兰的生存问题,他应该是意识到了什么。泽连斯基表示,没人知道冲突会持续多久,但不会是十年,乌克兰将无法生存。
泽连斯基这次公开谈乌克兰的生存危机,其实是被现实逼到墙角后的无奈坦言。这场打了三年的仗,表面上看乌克兰还能偶尔打出哈尔科夫反攻、库尔斯克突袭这样的漂亮仗,但实际上国家的底子已经快被掏空了。
先看战场形势。乌克兰这三年确实拼尽全力,西方援助的武器也让乌军在局部有过亮眼表现。但从整体上看,俄军的战略调整更胜一筹。2023年乌军大反攻失利后,俄军开始构建多层防线,用消耗战拖垮乌克兰。
到了2024年,乌克兰单年就丢失了3600多平方公里领土,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东部成了重灾区。这种领土持续缩水的趋势,让泽连斯基意识到,再这么打下去,乌克兰可能连“国家”的地理概念都保不住。
经济上的困境更致命。战争摧毁了乌克兰的工业重镇,马里乌波尔这样的城市被炸成废墟,农业出口因黑海封锁受阻,国家收入锐减。
为了维持战争,乌克兰只能依赖国际贷款,但IMF的预测显示,未来几年经济还会继续下滑。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让泽连斯基明白,乌克兰的经济基础已经脆弱到无法支撑长期战争。
更麻烦的是,西方援助开始变味。以前是免费输血,现在军火商们跑到基辅开会,摆明了要让乌克兰自己造血,甚至从免费军援转向收费模式。这种转变意味着乌克兰未来获得的支持会越来越少,成本却越来越高。
国际制裁的效果也让泽连斯基失望。欧洲对俄罗斯搞了十三轮制裁,结果俄罗斯经济在2024年反而增长了2.5%,超过冲突前水平。
反观欧洲自己,制造业成本上升,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制裁成了“回旋镖”。这说明通过外部压力迫使俄罗斯妥协的希望落空了,乌克兰只能独自承受战争的重压。
国内政治压力同样不容忽视。虽然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在2025年回升到69%,但超过一半的乌克兰人已经希望通过谈判结束战争,反战声音越来越大。
长期战争导致的人口流失、经济崩溃,正在消磨民众的耐心。如果继续打下去,泽连斯基可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既要应对战场上的失利,又要安抚国内的不满情绪。
最关键的是,乌克兰的战争潜力已经濒临枯竭。三年来,乌军伤亡惨重,2024年就有近60万士兵死伤。
尽管西方援助了F-16等先进武器,但飞行员短缺、后勤保障不足等问题,导致装备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甚至出现多次坠毁事故。
这种“有枪没人用,用了也白用”的困境,让泽连斯基清醒地认识到,乌克兰的军事能力已经到了极限。
综合这些因素,泽连斯基所说的“无法生存”,绝不是危言耸听。领土在缩小、经济在崩溃、外援在减少、民怨在积累,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让乌克兰的未来变得无比灰暗。
如果冲突真的持续十年,这个国家可能会像被掏空的躯壳,连基本的国家功能都无法维持。泽连斯基的表态,实际上是向国际社会发出最后的求救信号,也是对国内民众的一种无奈交代——这场战争,乌克兰真的打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