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这位刘同学,本科期间发了14篇SCI,还有3个发明专利。 这履历,博士见了都得眼红吧? 仔细一查,数据库里显示15篇,一作一篇没有。估计是团队成果,宣传稿夸大了。 这操作,现在很常见。 进了牛导的组,跟着师兄师姐做项目,混个署名不难。 但本科生就能参与这么多项目,还是挺厉害的。 不过,这也引发了对学术成果的讨论。 高校越来越重视科研,学生也压力山大。 为了毕业、保研、出国,论文成了硬通货。 有人说,这是培养科研人才的捷径。 也有人质疑,这样的成果含金量有多少? 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 归根结底,学术要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论文数量。量变引起质变,但别本末倒置。
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语出惊人!他说:“我堂堂复旦大学教授,我的儿子,从小念最好的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