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外出就诊时,一个20岁的青年从人群中钻了进来,李时珍看了一眼就说:你只剩下3个时辰的寿命了,赶紧回家跟家人团聚吧。”小伙听到后破口大骂“我不过就是肚子痛,怎么就活不成?什么破郎中!”
那天午后,药铺门口突然传来一阵骡蹄乱响,尘土飞扬,气氛不对。
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衣着考究,腰间挂玉,走路带风。
刚一踏进门,脸色就怪得很,嘴唇发青,额头冒冷汗,一只手死死按住小腹,喘得像拉风箱。
“我肚子疼,像刀绞——赶紧给我看看。”
李时珍没动,眼角只扫了他一眼。脸白得不像活人,嘴唇紫得像乌梅,脉象又快又滑,跳得像打鼓。
“吃了什么?”他问。
那青年翻着白眼,硬撑着回话:“两斤牛肉,十几个鸡腿,一坛酒。”他眼神里满是自豪。
“吃完干了什么?”
“我哥说山上有野兔,我就追了几圈,跳了个坡。”话音未落,又是一阵抽搐,冷汗淌到下巴。
李时珍叹了口气,起身把药箱关上:“你撑不过三个时辰。赶紧回去交代后事。”
空气一下子静了,连门口的小学徒都吓得手一抖,药粉洒了一地。
那青年瞪大眼:“你是在咒我?还是不敢治?怕担责任?”
李时珍只冷冷一句:“我治的是病,不是命,你这条命,走到这儿了。”
青年脸色涨红,像被人扇了一巴掌,怒吼着骂骂咧咧冲出去,走时还朝铺子里吐了一口浓痰。
不到三个时辰,天色刚转灰,那青年口吐黑血,当街暴毙。肚腹肿胀,嘴角流黄,周围围满了人。
尸体一查,肠子断了三节,腹腔里灌满了混着血和粪的污液,臭得能熏翻狗。
没人救得了,哪怕是李时珍。
不是李时珍不救,而是他没得救。
人死因什么?吃撑了之后跳了个坡,肠子直接绞断。
医学术语叫“肠扭转”,或者“肠系膜缺血”,肠管被绞紧,血流不通,组织坏死,一旦穿孔,大量粪便流进腹腔,立刻腹膜炎、败血症,想救?
得开刀,得清洗,得输血,而那是明代。
就算李时珍能看穿五脏六腑,也没刀能剖开肚子,也没麻药能保住人命。
这病是死局,可李时珍看得出来,就是靠两样——眼和手。
脸色发白是失血,嘴唇发紫是缺氧,汗冒得狠是脏器发炎,全身系统已经开始崩塌。
手搭上脉搏,一摸就知道——滑脉、数脉,一股急促里裹着虚弱,是大失血,又找不到出口,就是内脏破了。
更别说那顿饭和那一跳——饱腹之后剧烈跳跃,肠子本来就撑得满,血管跟着鼓胀,一下震动,大肠系膜直接扭转,像拧毛巾一样。
这不是“积食”,不是“消化不良”,是从里到外的死亡倒计时。
人死后,家属找上门,说李时珍咒人,说他不治人。
有人也劝:“你干嘛非说死话?吓他干什么?”
李时珍不辩,只说了一句:“我若说能救,是骗他;我若不说要死,是骗我自己。”
在那个时代,医生知道你要死,却救不了你,是常事。知道真相,却得忍着,才是难事。
李时珍没忍,他说了,说了,反而惹祸。
可这事之后,再也没人拿“吃得多、跑得快”当炫耀,吃完不敢动,动也不敢跳,连富家子弟也知道命值钱。
这事也被写进了本草杂记里,一笔带过,却字字带血。
不是为显医术高明,也不是自夸断人生死,只是告诉世人一句话——命,不是这么作的。
这世上很多命不是病死,是自己作死。
而古代医生,最大的难题从来不在药方,而在一句话——说还是不说?
这一刀,李时珍给得狠,可一刀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