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握手言和”后,30多个国家齐聚北京,其中有两国领导人,对华表述很不一般。 5月13日,中国作为东道主,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国际盛会——“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国际舞台的焦点逐渐转移到亚洲。
其中,有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3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北京,与此同时,巴西、哥伦比亚和智利三国总统更是亲自前来捧场。 此次“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举办时间可谓是十分微妙,正好处在中美会谈结果发布这几天,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前来赴会的国家已经做出了坚定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总统卢拉早在10日晚就率先抵达了北京,第一时间向中方表达期望:希望与中国建立“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从而进一步加强中巴关系。 不难看出,卢拉坚定地站在中国这一边,当然,卢拉的坚定表态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中巴合作成果显著,在贸易、农业、能源等领域往来密切,中国长期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而卢拉对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是极力反对,想和中方签署一系列新协议,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一家企业与巴西签署了5年内投入巴西1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 这不仅为巴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也体现出中国企业对巴西市场的信心,更是中巴合作不断深化的缩影。
未来,中巴有望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展开更多合作,携手共进,实现互利共赢。 另外,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也亲自对中国许下承诺,确认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并肯定这能有效连接美洲、亚洲和欧洲的技术桥梁。 要知道,哥伦比亚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南北美洲的重要枢纽,加入“一带一路”,一方面能借助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完善国内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推动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拓展拉美市场、加强区域互联互通提供新机遇,双方在港口建设、物流运输、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空间巨大,将进一步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
此次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除了双边层面合作成果,更聚焦于中拉整体合作的深化与拓展,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中拉合作意义非凡。 而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始终秉持公平正义的理念,积极主张扩大全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总之,中拉合作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共赢原则,不附加政治条件,与某些西方国家霸权行径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全球性挑战,中拉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为发展中国家合作树立典范。 尽管美国可能会出于地缘政治因素对中拉合作进行干扰,但拉美国家已经日益认识到与中国合作带来的切实利益,中拉合作步伐不会因此被轻易受阻。
北京这场盛会的举办,将为中拉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中拉双方会在合作共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