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阻系数这个事儿吧,普通人看这就够了!
阿维塔风阻系数这事儿发展的真的是几次反转,错综复杂,最后还开启了一个破纪录的 1000 万!
整个过程中,阿维塔的表现几乎是教科书式应对,通过超强的产品力,周密的准备,细致的测试,不仅把所有疑问都消除了,另外还成功的打开了知名度,有人说阿维塔真舍得花钱,我是觉得这钱花的值啊,远比投放一些毫无价值的传播可有用多了。
其实这个事儿本身并没有这么容易,首先如果当初阿维塔有问题,那么遇到了质疑,尤其是国资背景下,是不太愿意会出来反证的,大多数情况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实在躲不过去,甩一张证书出来了事。
其次解决危机手段很好,比如整个品牌对于这个危机的方式,并不是一味打压,也没有一味躲避,而是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把事实摆在前面。类似于“你想玩个大的?那我们就玩的更大点”,上演现实世界里的惊天反转。关键这事儿完了以后,其实也没有立即说就要去起诉贝勒爷啥的,格局一下子就出来了。当然后续的发展确实是没有想到的,这个不做更多评论了,毕竟也不知道事情的全貌。
不过,这次风洞实验其实我很喜欢里面的细节,几乎把各种情况下的数据都测了,通过这种全面的测试,其实大家可以看出一个事实,就是风阻系数这个事儿伴随着车辆条件的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可能只是换了一个轮毂,或者抬升一下悬架,风阻的变化会有很大。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讲一个点,风阻的确是新能源车续航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普通消费者日常城市中低速通勤出行的工况下,风阻实际对续航的影响其实是很有限的,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相对低频的风阻系数去过于纠结,还是那句话消费者要看的是实实在在到手的体验和受益点。
也希望品牌方能够把产品中用户受益点讲的更多一点,而不是用更多的名词来表达所谓“不明觉厉”。
我一直以来的态度是:我听不懂的就当作没有!
听不懂的汽车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