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康熙病重,宣隆科多觐见:“爱卿,你给朕陪葬吧”。隆科多“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谢主隆恩”,出宫后直奔一个巷子而去。
那年,69岁的康熙皇帝躺在龙床上咳得厉害,痰盂里积着暗红色的血块。
一旁伺候的太监们弓着腰大气不敢出,殿门外站岗的侍卫们冻得直跺脚。
这时候乾清宫总管太监小跑着传话,说皇上要召九门提督隆科多单独觐见。
隆科多接到口谕时正在衙门里烤火,手里的茶碗差点摔地上。
他太清楚这时候单独见皇上意味着什么,去年太子爷刚被废黜,朝堂上八阿哥、十四阿哥那帮人闹得正凶。
恐怕此时这位当了61年家的老皇帝,怕是到了安排后事的时候。
进了暖阁,龙涎香混着药味直往鼻子里钻,隆科多跪在脚踏前,瞅见康熙蜡黄的脸上泛着青气。
老皇帝说话有气无力,可那双眼睛跟钩子似的盯着人:"爱卿啊...朕这一走,身边没个贴心人...你给朕陪葬可好?"
隆科多脑门上的汗珠子啪嗒掉在地毯上,他太知道皇上这是敲打他呢——九门提督管着京城防务,新君继位前这个位置比亲王爷还金贵。
要真顺着话茬谢恩,保不齐明天就得喝鹤顶红,但要是推三阻四,指不定现在就拖出去砍了。
到底是混迹官场二十多年的老油条,隆科多咣当磕了个响头:"奴才祖上积德才能伺候主子,主子赏的恩典奴才接着!"等退出暖阁,贴身衣裳早被冷汗浸透了。
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回府,而是坐着青呢小轿七拐八绕钻进了雍亲王府后巷。
四阿哥胤禛正在书房抄佛经,听说隆科多求见,笔尖在宣纸上洇出个墨疙瘩,这节骨眼上九门提督私访亲王府,传出去就是掉脑袋的事。
两人在暖阁里对坐半柱香工夫,茶都凉透了谁也没动,最后还是隆科多绷不住,把乾清宫的事抖落个干净。
胤禛捏着佛珠不吭声,心里跟明镜似的,老十三带着兵在丰台大营,九门提督要是能拉过来,这盘棋就算活了一半。
11月13日夜里,畅春园突然传出丧钟,隆科多带着三千兵马把园子围得铁桶似的,捧着遗诏当众念出"传位于四皇子"。
八阿哥那伙人还没回过神,胤禛已经穿着孝服坐在了乾清宫的龙椅上。
新皇登基头件事就是给隆科多抬旗,赐了双眼花翎,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喊"舅舅"。
这声舅舅可了不得,隆科多他姐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论辈分确实是雍正的表舅,可皇上金口玉言喊舅舅,那就是给满朝文武立规矩。
头三年隆科多确实风光,吏部选官要过他手,刑部断案要看他脸色,就连军机处的折子都得先送他过目。
府门口求见的官员排到胡同口,送的礼把库房塞得下不去脚,有回他小妾过生日,六部尚书凑钱打了尊金菩萨,这事传到雍正耳朵里,皇上还夸舅舅治家有方。
奈何花无百日红,雍正五年开春,宫里突然传出风声,说有人参了隆科多二十八条罪状。
这老狐狸嗅着味儿不对,赶紧上折子要辞官养老,雍正倒是客客气气留他吃饭,席间还说起当年畅春园的事,可转头就让粘杆处抄了他的家。
关在顺天府大牢那阵子,隆科多总念叨着"飞鸟尽,良弓藏",这话传到养心殿,雍正摔了最爱的珐琅茶碗。
后来判罪时特意加了一条"大不敬",把隆科多圈禁在畅春园边上三间土坯房里。
昔日九门提督的府邸改成了贤良祠,他那些门生故旧跑得比兔子还快。
隆科多死的时候正值腊月,看守的兵丁嫌晦气,草席子一卷扔到了乱葬岗。
倒是当年被他提拔过的一个城门吏,偷摸着烧了叠纸钱,火光映着城门楼子上的"正大光明"匾,灰烬打着旋儿往紫禁城方向飘。
信息来源:《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