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宁夏一对年轻的夫妻,天没亮就出门赶集,走在前方的丈夫突然听到一声惨叫,急忙转身查看,谁知妻子竟消失不见了,而一根长得犹如松塔一般的圆柱形器物,直挺挺的立在那里。
宁夏贺兰山脚下有对三十来岁的庄稼夫妻,男人叫李大壮,媳妇叫田凤霞,两口子守着几亩薄田种菜过日子。
虽说挣不着大钱,可自家地里长的黄瓜茄子水灵灵,拉到镇上总能换几个油盐钱。
这天鸡还没叫三遍,两人就摸着黑往镇里赶集,谁成想半道上出了件怪事。
平板车上摞着十几个鼓鼓囊囊的麻袋,里头装着新摘的萝卜白菜。
前头那段上坡路陡得很,田凤霞在后头推得呼哧带喘,李大壮在前头拽着麻绳勒得肩膀生疼。
等过了最难走的山坳子,李大壮接过车把让媳妇跟在后面歇口气。天刚微微亮,山道上还浮着层薄雾,眼瞅着再拐两个弯就到平道了。
正走到鹰嘴崖那截峭壁底下,李大壮突然听见身后"啊呀"一声惊叫,回头一看魂都吓飞了,媳妇没了人影,空荡荡的山道上就剩个黑黢黢的物件杵在路边。
那东西半人高,粗得跟老树桩似的,浑身长满鱼鳞样的纹路,活脱脱像个放大百倍的松塔。
李大壮连滚带爬跳下车,扯着嗓子喊媳妇名字,山壁上的回音还没散尽,就听见脚底下传来闷闷的回音。
敢情田凤霞摔进了个两米多深的土坑,正揉着屁股坐在地上哎哟,要说这事也怪,她明明好好跟着车走,不知怎的脚底打滑,像是踩着了什么圆轱辘东西。
等把人拽上来,两口子才注意到那个怪模怪样的黑疙瘩,刚才推车路过时分明没见着,这会儿倒像是从地里冒出来的。
李大壮抡起车上带的铁锹往下挖,挖了半米深才把这物件整个刨出来,通体乌黑发亮,摸上去冰凉梆硬,形状像根雕花的房梁,少说也有二十斤重。
眼瞅着日头要爬上山头,两口子顾不上细琢磨,把黑疙瘩往菜堆里一塞接着赶路。
这天的买卖倒是红火,水灵灵的鲜菜不到晌午就卖光了,收拾家伙什的时候,打斜里蹿出个戴眼镜的中年人,盯着车上的黑疙瘩两眼放光,这人自称是县里文物站的,非要请他们去办公室喝茶。
在文物站的白炽灯底下,黑疙瘩显出了真容,专家拿着放大镜照了半个钟头,脑门上都沁出汗珠子。
原来这是东汉年间的松塔墨,用顶级烟墨掺着麝香、珍珠粉捶打成型,外头雕的松针纹千年不腐,在古代那可是只有王爷宰相才用得起这等好东西。
听专家这么一说,李大壮想起早上那个土坑,文物站的人当天就扛着铁锹镐头去鹰嘴崖,果然在附近山壁找到个塌了的古墓。
看那墓砖的样式,估摸是东汉某个贵人的阴宅,八成是前些日子下暴雨冲塌了封土,陪葬的松塔墨顺着山势滚到了路上。
要说这墨锭也真神,在地底下埋了快两千年,挖出来还能闻到淡淡的松香味,文物站给两口子发了面锦旗,报纸上还登了他们献宝的事。
后来听村里老人念叨,鹰嘴崖早年间确实有个"文曲星落墨"的传说,没想到真让这对庄稼夫妻碰上了。
打那以后,李大壮两口子照旧种菜卖菜,有人问起松塔墨的事,田凤霞就拍着腿笑:"可别提了,那天摔得我屁股疼了半个月。"
而那个改变他们命运的土坑,如今早被文物局拿铁丝网围了起来,成了贺兰山脚下一处透着墨香的小景点。
信息来源:贺兰山古墓葬发掘报告》、《宁夏日报》1973年12月《普通农民献宝记》
小哥
[doge][doge][doge]